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要实现三个转变

2022-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海边守望者

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这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立足世界教育改革前沿,是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蓝图。本次修订的课程标准与之前的课程方案(2001)和课程标准(2011)相比有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可以用一下三个关键词来描述,即:“核心素养”、“实践育人”、“学科融合”。

 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变化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实现以下三个转变。

一、转变教育观念,变“知识本位”为“素养本位”

     细读新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核心素养”这个词被多次提及,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2016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内容“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在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具体体现,比如语文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构建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表现。”再比如物理学科,“物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无论哪个学科,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都要以“素养导向”。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自身的专业成长上要更新观念,调整方向。

首先要更新观念,观念变了,行为方式就会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过程,也不仅仅是解题技巧的传授过程,而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要时刻考虑到,你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和你的授课方式是否在某些方面起到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其次要改变教学方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传统教学方法是难以培育出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培养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需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转变教育方式,变“讲授教材”为“课程开发”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实践育人,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就要求一线教师要改变传统“坐而论道”的育人方式,改变以听讲、记忆、理解、练习、考试为主的课堂活动形态。要做到这种改变,教师就不能仅仅是教材内容的传授者,而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把生活场景引入教学,生产实践引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发觉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与本学科相关的场景,积累学科资源,构建学科课程。

    过去,教师带着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走进教室上课了,在新课程背景下,这样上课已经远远不能达到培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了。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种呈现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开发、积累、补充教材中所没有的资源,要设计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让学生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三、转变自身角色,变“学科教师”为“全科教师”

     在新课标中,每一门学科都被要求花10%的时间来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比如物理学科,增加了“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和“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三个跨学科实践活动。其中在“物理学与工程实践”这一主题下,有一个例子:了解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案例,体会我国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了解我国古代“龙骨水车”的工作原理,尝试设计相关装置。教师要想指导学生开展这样活动,自身仅仅具有相关的物理学科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对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

     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以往那种只会教一门课,大脑中仅仅剩下一门学科知识的教师已经不能很好的贯彻和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了。就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来说,教师在拓展自己学科的知识面的同时,也要注重其它学科知识的积累与学习。比如,不管是教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因为一切器物、一切制度、一切艺术、一切科学技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诞生的,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教师的视野不可能开阔,当然也就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学校也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研发机制,引导教师突破学科边界,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联合教研,在“共同备课、协商上课”的共建中,开发“主题鲜明、问题真实”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也是提高不同学科共同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贡献的有效着力点。

     总之,新课标的颁布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转变自身角色,以尽快适应新时代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创造性地把新课标的精神转化为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真正实现培养出“一批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