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豆腐西施”
小区附近的菜场里只有一个豆腐摊,店主是个圆脸的妹子,带着两个娃儿。她不好看,跟“豆腐西施”一点儿也不搭边。她的脾气也臭,多问几句就会不耐烦起来,摆出一副爱买不买的样子。偏偏我是个爱吃豆制品的人,于是免不了隔三岔五地捏着鼻子和她打交道。每次往她的摊子前移步时,我心里都七上八下的:今天她是在鸡飞狗跳地辅导大宝写作业,还是在气急败坏地揍二宝呢?好像每次去的时候,她都是气鼓鼓的,红红的脸蛋涨的更加圆润,透着一道耀眼的红光,那光芒似乎是从心底升腾起来的,让人多看几眼都觉得会被灼伤。
去的次数多了,我也混了个“熟脸”,她对我的态度似乎好了点——以前称好的豆腐她总是“砰”一下甩在窗口前,让我伸手自取,这几次她会递给我说:“好了。”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不禁让我紧张的情绪舒缓了很多,赶紧面带笑容地回应“谢谢”,有时还会顺带着夸几句孩子:“小朋友今天好乖啊!”
有一天下班,天气很冷,我又去买豆腐,只听得她对大宝说:“回去吃晚饭估计来不及了,妈妈就在这里给你做泡饭吃吧?吃完了我们再去。”孩子懂事得很,边点头边继续写作业。我环顾了一下不大的铺面,除了豆腐摊,里面还挤着好些东西,只给人留下了刚好可以转身的空间。阴暗、逼仄,我要是整天待在这样的环境里,估计脾气也会很差的。“你们每天都在这里做饭吃吗?”在拿过她递来的豆腐时,我好奇地问。“不是啦,马上要送大宝去练字,回家吃饭来不及了,我就随便给她做一点垫垫肚子。”她一边麻利地收拾台面,一边搭我的话,语气里竟有了一丝小女人的温柔——天底下有几个妈妈在谈起孩子的时候不温和呢?她也不容易,既要打点豆腐摊,还有两个孩子照顾。我在心里感叹着,默默离开。
又是一天下班时我来到豆腐摊前,她正撕开一包豆干给孩子吃,今天的她看上去心情不错,我便搭话道:“这豆干好吃吗?”她二话不说拿出一片递给我:“好吃的,你尝尝。”我顺手接过来塞进嘴巴,还真是酱香浓郁有嚼劲,不错。我指着台面上的一堆豆干说:“不错不错呢,你卖几包给我!”“这个啊……不卖的,是我专门托老乡从老家寄过来的……”说着,她又拿起两包塞给我:“这个给你吃吧!”我受宠若惊,却又觉得盛情难却,竟然二话不说收下了。到家后,我还一直犯嘀咕:她怎么会送东西给我吃?我应该回赠点什么呢?
自打这次以后,我再也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去买豆腐了,而是像去见一位老朋友那样喜笑颜开。她呢,好像再也不摆臭脸了,每次也像见到老朋友一般打招呼:“嗨!”她的笑容很有感染力,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饱满、热烈、鲜艳、明亮……所谓的“豆腐西施”就应该是这样的吧?
或许,她的神情、姿态和话语其实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是我的神情、姿态和话语呢?想到这一点,我恍然大悟——想要别人怎么对你,自己首先就得怎样待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