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上人|善导大师“涅槃正因”之偈
《法事赞》是善导大师以赞偈的形式解释《阿弥陀经》的要义,其中这四句话是非常著名的,也就是解释《阿弥陀经》“少善根不得往生,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这一段往生正因的经文
(《善导大师全集》第437页):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涅槃报土
“极乐无为涅槃界”,善导大师判定极乐世界是报土、无为涅槃的境界。“为”就是造作,“无为”就是远离人为的造作,是性地功德的自然展现。一切的造 作,都是有为,不是无为。比如说我们造一栋楼,楼是有为法,将来会灭;建一座寺院,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荒废,这都是有为法。只有佛性是无为,极乐世界是 无为的,它是涅槃的境界,涅槃是不生不灭,无衰无变,法尔常住。当然这个较难理解,总之,这是非常高妙的佛土境界,是佛性完全展现的境界。
杂善不生
像这么高妙的佛土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就是解释“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善导大师把“少善根福德因缘”用“随缘杂善”四个字来说 明。什么叫“随缘杂善”呢?不是专念弥陀名号,而是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缘分,遇到这个学这个,遇到那个学那个,这叫“随缘”;这个也修,那个也修,叫 “杂”;所修的都是善法,所以说“善”。以我们凡夫的随缘杂善(昙鸾大师说是“不实功德”),要往生涅槃界,不可能!所以说“恐难生”,“恐怕你不能往生 啊!”善导大师讲得比较委婉,意思是要我们舍弃随缘杂善,而应当专修念佛。
专念必生
所以下面说“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故使如来选要法”,就是经文所说的“闻说阿弥陀佛”。我们听释迦牟尼佛讲说阿弥陀佛名号,这即是 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要法。既然随缘杂善不能往生,前面释迦牟尼佛又劝我们去往生,我们顶多只能修点随缘杂善,又不能往生,那怎么办?释迦牟尼如来既劝我们 往生,他就要为我们选择一个往生的方法。选,是释迦牟尼佛来选,所以,我们净土法门,老师很高明,是释迦牟尼佛,他亲自为我们选,选得很准,选得很稳,选 得不复杂,选得很安乐;不可能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的,还会有差错,还会有闪失。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的方法,人人都能做到,而且是最殊胜的,是第一的,不会 是第二、第三。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所选取的“要法”,是什么法门?“教念弥陀专复专”,就是“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释迦 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要专,还要再专,一个“专”字还不足以形容释迦牟尼佛的老婆心切。
“五浊恶世的众生,你要专念佛啊!”
“佛啊!我已经答应专念佛啦!”
“专了,还要再专哪!”
一路专到底,心也专、行也专,今天专、明天也专,在佛堂里专、离开佛堂还专,叫“专复专”。
总之,这段赞偈说明两件事:“随缘杂善”是“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往生;称念弥陀名号专复专,决定能往生,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选定的,这个就是多善根福德。(《阿弥陀经核心讲记》)
二、极乐是无为涅槃的境界
善导大师解释说:极乐净土的境界是无为涅槃的境界。“无为”就是离开人的造作。“涅槃”,涅即不生,槃即不灭,不生不灭也就是无为的意思。因为有造 作就有生灭,有生灭就不是真理,涅槃即是不生不灭,叫真理。凡有生灭的就不是真理,若有一个东西存在,这个东西一定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所以涅槃是离开我们 人的盘算、筹度、计量,这种涅槃境界是不可思、不可议、不可称、不可说的。
我们要往生这一种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说的境界,如果依我们自己所修的,怎么能够进去呢?因果不相吻合。我们所作的修行、功德如果不是三轮体空, 那通通是有漏的。善导大师解释这一种叫做“杂毒之善、虚假之行”,不能说是真实的。那真实的在哪里?“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的本身就是真实。(《净土三经 一论大意》)
三、“随缘杂善”不能往生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什么叫做随缘呢?各人随他自己的缘分就叫随缘。譬如说:亲近密宗,以学密的功德来回向往生,这就是学密宗的缘;是学禅的,就以禅的境界回向往生;跟 随天台的,以一心三观回向往生;从华严的,以一念十法界观回向往生;是唯识的,以五重唯识观回向往生。你随各宗各派所学的种种法都是“杂”,因为各宗各不 一样,所以叫做杂,这叫“随缘杂善”。善导大师说要往生涅槃的极乐世界,“随缘杂善恐难生”,“恐”即不可能的意思,是不可能往生的,因为因果不相吻合。 (《净土三经一论大意》)
四、劝专念名号往生
那要怎么样才能往生呢?
“故使如来选要法”: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里面开示,往生极乐世界最根本的法叫做“要法”,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也就是“故使如来 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要称念弥陀的名号,称念弥陀的名号要专。所谓“专”,即一心。专复专就是专又再专。(《净土三经一论大 意》)
五、“ 专复专 ”三重意义
“专复专”有三重的意义:第一层就是殷勤之义。即是:因为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恐怕你忘记,恐怕不够周详,所以一次不够,还要第二次,第二次不够还要第三次,一而再地叮咛,显示非常殷重。
第二层的意义,上面这个“专”,表示你要舍去五种杂行,要专修五正行,这叫专。下面“复专”的“专”字,是五正行之中要你专依正定业,专称佛名。其 他四种助业,是让你专依正定业而开展施设的,目的不在这四种助业。这四种助业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要你能够体悟一向专念弥陀名号而设的。如果已经体悟到应该 一向专念弥陀名号的时候,岂不是这四种助业都融入在称念名号当中了?所以最后一个“专”,就是搁置四种助业,而依正定业的称名,就有这一种含义。
什么叫做四种助业融入正定业呢?就是说,我们平常都会规定自己诵经,要诵几部,要静坐观想极乐世界,同时要礼拜,要拜几拜,同时也要修赞叹供养。可 是现在知道了,哎呀!原来单单只称念这六字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往生的正因,没有什么缺少了。我们即使诵经,当然还是要专依净土三部经,而这“净土 三部经”在说什么?在说“乃至十念”的第十八愿,那我们依教奉行之后,岂不是就要去“乃至十念”——即是去一心称名?所以,想要诵经的当下也会说:“来念 佛吧!”而想到念佛。同样地,观想、礼拜、赞叹供养都一样,来念佛吧!所以都融入这一句名号之中了。所以“专复专”就有一种舍杂行归正行,搁助业专正定业 的意思。
第三层的意义:上面的“专”,即专于一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下面的“专”,即专于一心,一心无二心。这个一心无二心,即信心不怀疑。称念这句名号,不论你上尽一辈子的称名,还是下至十声、五声、一声、一念的称名,都绝对往生极乐世界,这种信心叫做“专复专”。
所以这里有第三重含义,有一行一心的意思;同时又有一心一行的意思。上面的“专”,就是信受弥陀的救度不怀疑,领受弥陀的救度在心中,之后即是像善 导大师所讲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所以最后就专于这一行,最后的专于这一行的话,甚至是超越了前面所谓的信、疑、迷、悟、自力、他力,都已经不管这一些 了,二六时中一出口即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以前所谓的信疑、自他二力,都是初门初机的最初阶段。现在二六时中就是一句名号,何况信愿行等,六字 名号里面没有不具足的。
所以,这“专复专”有这么深妙的意味,而这正是“一心不乱”之真义。
善导大师是弥陀化现,所以开示这个念佛法门总有重重无尽的涵义。
善导大师解释“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日、七日、一心不乱。”这个就是合乎第十八愿的内涵。(《净土三经一论大意》)
六、称名念佛是弥陀本愿
善导大师解释说:“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意思就是说:阿弥陀佛所发的广大誓愿有四十八愿,但是其中的第十八愿是与阿弥陀佛本身最亲近的、不疏离的。第十八愿说:“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 十念。”这乃至十念的念佛是第十八愿,与阿弥陀佛最亲最近,是阿弥陀佛的本怀,是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所以说“偏标念佛最为亲”。四十八愿当中,只有第十 八愿举出念佛,其他四十七愿并没有提出“乃至十念”的念佛。
善导大师又说:“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只有称名念佛的众生,才受到弥陀慈悲光明摄护,如果不是称名念佛就没有,所以说唯有念佛。那“唯有念佛蒙光摄”,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因为本愿最为强。念佛就是第十八愿,本愿是个强缘——最大的有力的缘。
上面所讲的就是《阿弥陀经》大意第二点:往生之方法。(《净土三经一论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