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三年,最终还是选择逃离银行
1.「银行是一座象牙塔」
东北人在成都求学四年。
2014年本科毕业,经济类专业,就业选择还是蛮多的,大四上半年已经决定南下去深圳某大型企业当财务,奈何经不起爸妈的软磨硬泡和威逼利诱,一纸机票选择回到家乡,顺利考进本地的农商行。
所有银行都有一个共性,无论你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无论你的能力高低,通通从基层支行的柜员干起,但也不排除极少数有特殊才能亦或是给力亲友的可以跳过这一环节,当然我们要说的是大多数普通人。
在金融行业流传一句带有侮辱性的话:银行柜员那点工作,毫无技术含量可言,教一只狗学俩月也能学会。
这句话经常被长期临柜的老员工挂在嘴边,既用来训斥频繁出错的新柜员,也偶尔用来嘲讽自己。
其实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的,柜员办理每种业务都有固定的代码,在电脑上噼里啪啦一顿录入就行,有最智能的验钞机,再也不用手工点钞、验钞,还有扎把机、捆钞机,轻轻一按全搞定。只要适应半个月,你就是一名出色的银行柜员。
但仅仅是这样吗?
每个银行柜员的方圆两米内,至少有四个高清监控器二十四小时监控你,360度无死角,你只要坐在工作区域里,不允许上外网,不允许瞎唠嗑,不允许使用私人手机,不允许吃东西喝水,不能干工作以外的一切。如果你做了,监控就拍下来了,甚至连你说的话也能高清的录下来,那这个监控录像谁可以看呢?
支行行长可以看,分行领导可以看,总行领导可以看,客服部门可以看,纪律监察部门可以看,甚至省里总部也可以随意调阅。而领导们有时间就看看,没时间也得找时间看看,每周一看,月度再看,季度再翻一遍,一旦发现哪个柜员做了工作之外的事,马上通报批评并罚款,还不止惩罚个人,当天上班的所有同事都要连带罚款。
有点身处牢笼的味道。
当然这是最坏的可能,毕竟各分支银行有上百家,几千个柜员,哪会那么容易就查到你头上。反正我上班三年,唠过嗑,偷用过手机,也没有被谁发现。不过一个同事偷用手机被发现了,罚了五百,我当天上班也被连带罚了一百。
对于柜员来讲,日常办业务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还要做好服务和营销。谈起服务,那真是让人痛定思痛,客户进门行举手礼,客户落座先问好再询问客户的需求,业务办理过程中要介绍最新的理财产品或者近期的活动,无论是票据还是钞票都要双手递接,送别还要说一套客套话,以上环节缺一不可,监控时刻看着呢。
再来说说营销,每个柜员身上都背着一定的存款任务,不同城市不同银行都不一样,刚入职的柜员一般在二百万到五百万之间,存款任务能完成则有绩效提成,领导看好你,如若完不成就倒扣钱,什么评奖评优几乎没机会了。你可以划拉亲朋好友帮你存钱,也可以走街窜巷去拉存款,要不大家怎么都喜欢说这话:举头望明月,低头拉存款,少壮不努力,老大拉存款,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拉存款。
还有服装。身为一线柜员,女生不能染发烫发,不能涂指甲,不能带夸张首饰,不能浓妆还不能素颜,每天必须穿着统一的工作装,必须盘头戴发饰,必须穿黑色船型中跟皮鞋,经常有来暗访的,看你服装不合格,扣分罚钱,看你服务不到位,扣分罚钱,看你忘记做营销,还是扣分罚钱。
除了这些高标准严要求之外,柜员还要处理各种突发状况。银行的业务有很多种类,按业务的风险等级,有的需要身份证有的不需要身份证,有的必须本人办理有的允许代办,有的业务还需要民政部门、街道办、公证处出证明才可以办理。但这些规定客户并不知道,大部分人听到要求会配合,是回家拿身份证还是通知本人过来办理,但仍有一部分人仗着自己嗓门大蛮不讲理,什么脏话、诅咒类话我们都听过,可柜员能怎么做呢,不能不理,只能好言微笑相劝。
所以说银行是一座象牙塔,塔外面的人羡慕它的光鲜亮丽,它似乎是白领、精英、高薪的代名词,可身处其中才知道万事不易,且行且珍惜。
「2.银行是自我提升的好地方」
可是就算基层支行的境遇不太乐观,但我仍然敢拍着胸脯说,我从不后悔到银行工作。
在农商行工作的三年中,经历了柜员——对公——授权,我真的成长了不少。
这三年里,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有政府要职公务员,有地道的农民大叔,有开着豪车的企业老总,也有日日来帮老板存钱的打工妹,还有教师、医生、建筑师、大学生、推拿师、油漆工、农民工……有来办理来电提醒的,有来充话费的,有来咨询股市大盘的,还有来寄存行李的,有时候委实叫人哭笑不得。
我遇到过,浑身名牌,素质却不敢恭维的私企业主,随便逮个机会就想吵一吵,抱怨我们的设施不好,抱怨我们的赠品太少,抱怨我们的网点不好找。嘴上说着不差钱,却为十几块钱的手续费喋喋不休;自恃很有素质,却每次排队的时候总想办法插队,一旦被提醒然后便开始耍起赖皮。
我也遇到过经营路边摊的小贩,每次来存的钱不多,大多是零钱残币,并带有浓浓的油腻味,但他会把你递出去的单子一笔一划地签好,然后用手拿着伸进厚重的玻璃窗口直递到你面前,就那么一直伸着举着直到你接过。那扭曲的姿势,那憨厚的笑脸,纵使再疲惫的心,也会产生一种酸酸的感动。
不讲理的人时常能碰到,但要相信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我抽屉里的糖果、小零食、小笔记本、护手霜,都是经常来办业务的客户送的,我说不要,可人家把东西留下就走了,那感谢的话语,听了心里是超级感动的。
人人并非生而平等,纵使这个社会无法避免的会分出三六九等,但银行人从始至终不会差别对待任何一位客户,都会竭尽所能献上微笑和真心。银行是个什么地方呢,银行是个只要你不吵就永远不会吵起来的地方,银行是个就算你挑起事端我们也会礼貌劝说你的地方。不是我们没骨气,而是正因为我们看惯了太多斤斤计较的嘴脸,才明白宽容是多么美好的品德。
银行还是一个多劳多得的地方,在这里,只要你懂营销、会营销、敢营销,你就会真真切切地品尝到自己努力获得的成果。我认识的一个学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口才一流,酒量一流,并且跟自己经商的亲戚朋友学了很多营销的方式方法,最开始工作只是基层的客户经理,四年后已经是某支行的行长了。
在这里,只要有能力,不需要论资排辈,潜力无限大。
但是那些家里没有资源、口才又不出众的孩子该怎么在银行争取一席之地呢?
我认为有两条很有效的途径:一是提升业务能力,考一些有技术含量的证书,比如中级会计师、中级经济师、理财师、注会……有了这些职称,更有机会进入分行甚至总行的机关后台,从事一些会计结算、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条途径就是靠笔杆子。银行也是很需要文笔好的孩子,并且每个银行都相当缺乏这种人才,如果你文笔好,敢写会写,就一定要让你的领导看到。每个银行都有内部OA,要经常写文章发表,如果通过了再向当地的财经报纸投稿,多写一些分析当今经济形势、在银行竞争中如何凸显优势或者是谈自身工作感悟类的文章,包括但不限于这些,那个OA很多领导都会看,你写的好、写的勤,多刷存在感,迟早会被发现。
「尾声:最终还是选择“逃离”银行」
真正动了离开银行的念头,是源于今年二月末的一场交通事故。
东北的雪开始融化,路上很滑,早晨上班途中,在距离银行大门不到五十米的路边,一辆出租车没刹住车,把我撞了。
索性不算严重,腿肿了,软组织损伤,倒是给我吓了一大跳。出租车司机再三说他一直在按喇叭,可我就跟疯了似的往前跑,愣是没听到。
至于为什么这么着急,可能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一刻着实是厌倦了这三年每天慌慌张张的日子。
单位给了我十天工伤假在家休息,就是在休息这几天我打算考一下公务员试试。
3月8号报名,4月22号笔试,准备得太晚,我只剩下45天,还不能脱产完全在家学习,只能边上班边复习,每天晚上到家吃晚饭快七点,学到十二点睡觉,幸运的是这45天的辛苦没有白费,考了岗位第一,看到成绩那一刻我高兴得大叫,还好苦尽甘来,边上班边学习真是太不容易了。
然后顺利通过面试,就这样考进市政府的某局,和我人生第一份工作说了拜拜。
即便前方依然是油盐算计的琐碎生活,但心永不疲惫,这是银行教会我的事。
(此文仅表达个人工作感悟)
入职三年,最终还是选择逃离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