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的未来-读书笔记(上)
本书全名《交互的未来:物联网时代设计原则》(Calm Technology:Principles and patterns for Non-intrusive Design),作者Amber Case,出生于波兰俄勒冈的美籍女学者,专业方向在于机器人人类学,研究技术进步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人和机器、设备怎么更好的交互。
她在本书中首先致敬了前辈马克·韦泽和约翰·西利·布朗,因为他们遇见了未来是一个充满设备的时代。人们将可以直接与设备对话。可以说,作者是两位前辈的拥趸。并在书中对他们两位的思想做了进一步拓展。
理解人类行为对技术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Amber Case
物联网发展的动力将会是优雅、人性化、不显眼的“平静技术”——Amber Case
平静技术,也可以理解为不显眼技术(unobtrusive technology)。
在英文意思理解上,是不侵入、不干扰的技术。理想的应用程序或技术应该不动声色地发挥作用。它提供给我们某种需要的功用,但是却不会过度吸引我们注意。在出现问题时,它也能有一种机制来提示我们 something went wrong。
第一章: 为500设备服务的设计
1.计算机技术发展有四波浪潮巨型有限大型机——台式计算机——互联网时——普适计算(分布式计算)时代。
2.这更多地与数据有关,而不是为数据服务的设备有关。设备的存在不过是将数据提供给用户而已。
这句话是说未来的设备价值不在于设备,而在于使用设备产生的用户数据,所以未来谁能用最简单的设备获取到更多的用户数据,就能在物联网时代产生更大的商业价值
3.想要制造出真正能够适应各种情况的设备,就必须借鉴过去的一些做法——过去设备的故障率很低,是因为这些设备的设计师充分考虑到各种极端用例。过去的做法就包括过去的编程语言。例如COBOL,虽然有人会认为它们过时了,但全世界各种商业和交易系统中,有70~75%的依然使用了COBAL语言,包括信用卡、ATM、购票、零售和POS机等等。
4.我们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的设备必须有足够的弹性,在联网和不联网的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转。
5.现实世界是建立在相互连接的系统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之上。如果无法实现系统之间的交流,我们就有可能彻底陷入困境。
但是,在商业化的世界里面想要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交流,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上。在利益面前,合作和信任是人类最不擅长的事情。为什么现实世界很容易做到相互连接,因为是千百年来自然进化和地球生态系统自然运转的结果,而网络世界是人类科技的产物,需要人为干预的,因此要做到“相互连接”是非常难的。因为从人类历史来看,大家本来就很难统一意见。
6.未来最好的产品和服务都会用到局域网和个人资源。如果将敏感数据存储在云端的共享服务器上,会出现隐私和安全问题;而存储在有共享限制的个人设备上,并在另一台本地设备上备份,就会安全得多。
这里作者提到了一个个体式计算的概念,这跟区块链很像啊!
第二章:平静技术设计原则
7.我们的社交生活、房子、电视机、笔记本、电脑和手机时时刻刻都在用数据“轰炸”我们。
8.追求极简的设计,不是研发时间减少,而是指设计者需要考虑各种极端用例以及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形,以便在产品上市之前就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在产品设计中体现解决。因此这里给出的指导原则:
①减少设备所需的注意力;②设备应该提供信息并创造平静生活;③设备应有效利用注意范围的边缘;④设备应放大自身和人类的优势;⑤设备可以交流但并不需要说话;⑥设备出现问题时依然可用;⑦应该是用最低技术含量解决问题;⑧设备应遵守社会规范。
一个优秀的产品不一定这8条要全部遵守。这里注意范围的边缘可能不太好理解,可以把这个理解成注意力的边界,人有最敏感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称为“高清晰度”信息;超过这个范围的信息,人们基本上就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去注意,称为“低清晰度”的信息。而区别出高清晰度信息和低清晰度信息,需要我们判断所设计的产品中要完成的主要目标是什么,次要目标是什么。
交互的未来-读书笔记(上)9.在设计产品时,应尽量让产品不打扰用户完成主要任务,也能传递信息。
10. 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并行、移动、多平台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再要求专注就是糟糕的人机交互范式。
11.注意力模型:将人的注意力分成三级。主要注意力与直接、最近的视觉相关;次要注意力的目标一般较远,无需直接关注或随时关注;第三级注意力则是注意范围边缘的声音光线或环境振动。
注意范围边缘有助于人们设计平静技术产品。
12. 情感技术设计。情感技术是指最能与人进行完整的社会性互动和情感互动的技术。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创造愉快的体验。
13. 随着以语音为基础的交互界面变得越来越常见,有必要专门研究与语音互动有关的问题。 让计算机像人一样说话,却不给它注入语境意识和人际关系意识,最终必然导致使用计算机的人产生不和谐的感觉。
这里作者提到了siri,当siri和人类交流的时候,人类势必要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按照Siri能理解的话术去说话。即便这样,Siri还是可能不能理解人类。所以作者有“东施效颦”的感慨。
14.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应该使用人类语音。将语音引入技术设备会带来各种新问题。
包括语音的自然度、流畅度;语言理解;语音合成;不同语种的翻译等等。如果能用简单的乐音、标志或者灯光等手段传递信息,则要简单得多,毕竟微波炉好了“叮”的声音、洗衣机洗完衣服后的提醒声音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引起误会,也不会需要用户过分的关注度。
语音互动适合的场景:环境安静、任务简单、提示音不足以传递信息、能带来明显的好处。比如车载导航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5. 设备应该在出现问题时仍然可用
设计者考虑到的通常是最常见的情况下,如何让产品更快更流畅;但这其中不包括极端情况。从用户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仅仅是考虑能干、有经验会按照设计师的要求去做的用户,还有那些没有经验、正在摸索试探、毫无耐心的用户。
16. 应该使用所需的最低技术含量解决问题。如果产品的技术含量恰到好处,那么它就会更快地消失于无形。
注意这句话是说“更快地消失于无形”,是指好的产品在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之后,会自然而然地融入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就想忽略空气一样会忽略它们的存在,但是我们却在无形中享受产品提供的服务。而坏的技术设备则需要用户不停地去探索设备的使用方法,每一次探索都像在解奥数题。
17. 让人们接收技术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使之被看作将人们带入常态的事物。在设计宣传新技术的信息时,任务之一就是拓宽人们对“常态”的定义。要做到这一点,几乎只有循序渐进这一条路。
为什么有些新产品在推出之后会很快被大家认可,而有些则是刚开始热,后来沉寂;或者一直就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是因为产品功能或者产品设计理念可能与社会文化规范或者说人们的“常识”并不相符。比如眼镜、自行车并不会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但是谷歌眼镜可以识别对方衣服的品牌,能够自动拐弯前行的自行车就超越人们的常识了,人们对其的反应很可能是不信任、怀疑甚至恐惧(拿臭名昭著的deepfake换脸来说)。在发达城市,人们对于“常识”“常态”的定义相比小城小镇来说会宽泛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新事物在发达城市更容易被接受。
18. 平静技术是现实世界中的技术,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技术。只有尊重人们的期待,人们才会尊重你的技术。
这更启发我想到一件事情,很多团队在宣传自己的产品时惯用的套路都是拍摄一个非常酷炫的宣传片,告诉人们产品多么多么好,将人们的预期拔到很高很高,对产品的缺点丝毫不提。当人们实际用起来发现,它并没有符合我的预期,就会感觉不值得,而且因为产品的缺点而造成对产品的不信任、怀疑。积累下来就会摧毁产品。
交互的未来-读书笔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