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共创编辑室更文800字点赞

黄鹤楼游记

2024-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浅池溶月

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上午十点多,我们一家四口自驾游来到了武汉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城市。目的地直指黄鹤楼,那座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古迹。

随着高德地图导航指引,我们的车辆穿梭从河南小县城过隧道,终于到达武汉繁华的街道中,最终停在了黄鹤楼公园的大门口。此时,时针已经悄然指向了四点,中途在泗店服务区休息,到达黄鹤楼时,兴致满满。

原来我听说黄鹤楼是免费游玩的,但是在来的路上我拿出手机搜索了一下,发现去黄鹤楼游玩并不是免费的,不过有十四岁以下的青少年背诵三首黄鹤楼诗词免票的活动,了。如果孩子能背诵得出来,不仅孩子自己免票,而且陪同大人也跟着免票,就是说只要孩子能背诵三首黄鹤楼的诗词,可以享受一大一小免费游玩的优惠政策,看起来不错。为了享受这个优惠,路上我就问大宝能不能背诵三首,结果他说不能。孩子毕竟还小 对黄鹤楼并无特别的认识。他最熟悉的诗词莫过于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了,别的都不怎么通了。为了免费的优惠,我不死心,想在车子上就教会他其他两首,崔颢的《黄鹤楼》他嫌有点儿长,于是我找了李白另外一首诗《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很短,但是题目太长了。更重要的是五十七岁的李白当时的心情。李白在此时中写到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他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李白当时经历,大宝不知,李白的心情他当然不能体会,机械背诵也没有多大意思。他被路上的风景所吸引,被过往的车辆吸引,就是不被古诗词吸引,兴趣缺缺的样子,一首诗也学得七零八落。

直到到了购票口,他也没有能顺利背出首相关的诗词来。我没有看到有背诵免门票的窗口,因此也没有好意思问。工作人员说小宝无需购票,大宝则只能享受半价优惠,而我们两个成人则不得不全额支付。我看景区门口,没有发现有优惠条款,不死心地询问是否优惠政策,工作人员冷冷地回应:“你就说你有什么证件吧?”当我提及教师资格证时,她更是直接了当:“教师资格证只在教师节那天半价!”

我说了句:“不会吧,在我们那里教师资格证一直是半票呀!”她没有接话,顿时,我觉得武汉的景点优惠政策似乎并不如我的家乡河南那般慷慨。在河南,我凭借着教师资格证总能享受到景区半价优惠,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更是能免费游览众多景点。相比之下,黄鹤楼竟然要等到六十五岁才能免票,这让我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此次我爸没有跟着来,若是他在此,恐怕我我们也得乖乖购票了。

由于没有购买江景票,我们的游览路线仅限于黄鹤楼本身。因此,我们必须在六点之前下楼,以免错过清楼的时间。走出检票口,一群漂亮的小姐姐正在吆喝着观光车,声称这条路距离黄鹤楼最远,坐车上去能节省体力以便更好地爬楼。看着孩子们兴奋的眼神,我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还是坐车吧。毕竟,带着两个孩子出门,体力确实是个大问题。

然而,当观光车载着我们跑了不到五分钟就到达目的地时,不免让人失望。这么近的距离,竟然还要收费?但既然已经选择了坐车,我们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返回时,我们决定不再坐车,而是要好好观赏沿途的风景,就让那票浪费算了。

在黄鹤楼门口,孩子们被一款独特的雪糕吸引住了——黄鹤楼仙气的雪糕。他们嚷着要买,于是我们一人买了一个。两个黄鹤楼形状的雪糕总共三十元,虽然价格不菲,但看到孩子们站在楼下吃着“黄鹤楼”雪糕的得意表情,这笔钱花得值了。

今天虽然不是周末,但黄鹤楼依然游客如织。我们一层一层地攀登着这座古老的楼阁,耳边不时传来游客们的惊叹声。有人不解地嘀咕:“这也没有什么啊?怎么就千里江山第一楼呢?”我则在一旁静静地阅读着墙上的诗词,试图从中寻找答案。然而,孩子们显然没有这份耐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更上一层楼。

当我们终于登上第五层时,眼前的景象让我豁然开朗。这里可以看到公路和铁路的交汇点,长江落日的美景更是尽收眼底。远处的长江大桥如同一条巨龙横跨江面,与黄鹤楼相映成趣。如果不是旁边高楼大厦太多,我真的有种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些文人墨客们挥毫泼墨的年代的感觉。崔颢、李白、陆游、岳飞等人也曾站在这里,俯瞰着这片江山如画的美景,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与豪情。

黄鹤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它曾是军事上的瞭望楼和防御设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黄鹤楼逐渐演变成了文人墨客们吟诗作画的胜地。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更是让这座楼阁名声大噪:“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不仅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更寄托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感慨。

站在黄鹤楼上,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在这里留下足迹的文人墨客们。他们或许也曾像我一样,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美景的向往来到这里。他们或许也曾像我一样,在攀登的过程中感受着岁月的沧桑和文化的厚重。而此刻的我,正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欣赏着这片他们曾经赞美过的江山。

在黄鹤楼上,我不仅领略了自然风光的壮丽,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座楼阁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风华绝代,也承载了他们对这片江山的无限热爱和眷恋。而我,一个普通的游客,能够在这里感受到这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实乃三生有幸。

随着夜幕的降临,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黄鹤楼。回望这座古老的楼阁,它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庄重而神秘。据说夜景更美,只是我们未能欣赏。

可惜啊可惜,走马观花的游览,我并没能领略这天下江山第一楼的风采,也没能来得及感受文人墨客登楼远眺的慨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