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了名牌大学教授的工作投身直播圈,他能击败映客吗
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席卷全国。
这一年年底,张轶也从大学教授的职位上退了下来,投身到这股创业潮,创办了光圈APP。
但是和大众一地鸡毛的喧嚣不同,张轶出来可谓是「精英创业」。
他2008年从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后来他去北方工业大学任教,很快被提为副教授。教书期间,出于对电视传媒的兴趣,他担任了央视娱乐的总策划和总顾问,对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可谓驾轻就熟。
也因为热爱传媒,张轶结识了很多传媒界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现在光圈直播的首席内容官李舰,他曾是《鲁豫有约》的主编。
不过刚出来创业的时候张轶选择的是图片社交方向,当时他的目标是做中国的Instagram,2015年9月,经过朋友介绍,他也拿到了曾因投资陌陌一战成名的紫辉创投郑刚的天使融资,但是后来发现,图片流量的大头还是被微信所收割,创业者很难有立锥之地。
其实在2015年3月份,美国移动端直播APP——Periscope、Meerkat就相继出现,他们的持续火爆也启发了国内的创业者。
2015年10月,出于对未来的判断,光圈转型为视频直播APP。
张轶认为,虽然现在直播领域创业火爆,但其竞争的拐点还没有真正到来,只是处在初级阶段。像长视频领域的竞争打了七八年之久,短视频也打了两三年,而直播可能到明年才能看出竞争端倪,现在光圈直播正在马不停蹄的不断布局优质PGC内容,这也是光圈不同于其他直播平台所在,他们希冀用优质的PGC内容去引导UGC内容的生产。这些自制内容涵盖综艺娱乐、体育、财经甚至纪录片等。
张轶认为,「如果我们做秀场的话是永远做不过映客的,但是只要不死,不断在优质PGC内容上发力,也许某一天就会像当年的乐视那样凭借一部《甄嬛传》咸鱼翻身,一切就看明年。」
Q:自己制作节目的难点在哪里?
张:要看节目的量级,大节目的话筹备时间肯定要长,中小型直播还是比较快的,成本也会低很多,主要拼的是创意。我们做节目就是追求强互动的,像现在我们同时在做七八档节目,有一些是日播,还有不定期的,还有规模相对较大的。我们现在也处在尝试摸索阶段,会根据观看人数、观众互动等改进。
从我们公司,包括我个人来说,很希望把我们的直播平台做成一个整个泛娱乐链条上的连接者和放大器。我们认为其实所有泛娱乐的东西,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移动直播领域最重要的三个东西,一个是内容,一个是流量,一个是变现。那么流量从哪里来?一个是砸钱来,一种是大家因为内容来,还有一种就是因为某个特别的功能来,但是我觉得移动直播因为功能来的会比较少,主要是通过运营内容和钱来的。
Q:优质PGC内容会产生哪些商业上的想象空间?
张:我们实际上是用优质的PGC,带动整个平台的UGC发展,塑造平台的品格、调性和品牌,让大家记住这个平台是干什么的,首先想到头部内容。
另外我们非常注重跟用户之间的互动性,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内容的深度整合营销上有所发力,帮助商家进行品牌传播,甚至打通电商管道。
因为内容上有高互动性,定位又非常精准,这样会容易吸引商家过来,对接各种资源,我们有一整套完备的系统。
而这样的一个场景对于整个中国的创业者来说,做直播相对来说是所有的创业领域里面风险比较小的,因为直播它是有收入的,有的小公司也能活着,并不一定说做到行业的前几名,我做到一个巨头上市一百亿、一千亿才可以,一个小的公司做直播只要做得比较有特色,这就还是比较好的创业领域。
Q:相较于传统电视节目和网络综艺,直播节目的优势是什么?
张:因为我们团队在内容制作上比较有经验,所以在成本控制上做的很不错,也没花很多钱。
传统电视节目和网络综艺的劣势在于:
第一, 观众是无法真正的参与到电视节目当中,参与感是不足的。
第二,互动性是比较弱的,基本上没有互动,相当于电视节目的逻辑是在一个舞台上表演,跟下面的观众是没有沟通的,但是直播相当于演员就在观众中间表演,大家随时可以互动。
Q:去年荧屏上最火爆的就是真人秀,你觉得直播和真人秀有什么区别?
张:中国的真人秀主要是明星综艺真人秀,投入比较大,而且有剧本和剧情设计。对直播来讲,还没进入直播综艺大爆发的阶段,但是很多团队在往这方面努力了。我们做直播的话,不会有按照剧本和常规套路去走,但是我们可能会在具体环节上有所设计。
Q:直播跟视频网站的盈利方式上有啥区别?
张:视频网站盈利模式是非常单一的,基本上就是广告和会员,它的变现方式也比较单一,但是直播,打赏、广告包括电商是有很多很多的形式的,包括大家观看视频网站上面的视频和玩直播心态是不一样的。
Q:直播会像视频网站那样,从人人都是播客到最后靠大量购买版权制作PGC节目取胜吗?
张:直播不会像视频网站那么明显,需要大量的靠PGC内容,直播比较理想的状态是PGC带UGC,在整体的互动性和热度上有比较好的平衡,纯粹PGC的话,成本太高,也不会有那么大的量。
Q:你做直播相对来说时间也不算短了,这个行业跟你当初预想的有什么出入吗?
张:刚开始做的时候跟现在没有太大的差别,因为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做优质的内容,另外对整个行业,实际上整体来说还是跟我的想法没太大出入的,只是说直播领域这么火我有点没想到,这么多人做也没想到。实际上很多就是打酱油的,并不是真正想做这块,就是想跟风。
Q:直播行业最终的竞争格局是怎样的?
张:这个领域比较大,有点像游戏行业,我觉得未来存活几十家是没问题的,另外还有很多垂直领域直播平台,都会活得很不错。
它很有意思,可能会是视频网站的一个竞争格局,加一个游戏公司的竞争格局,加电影公司的竞争格局,加一个社交产品的竞争格局,可能是几种竞争格局的混杂体,所以说它的未来的可能性目前来看大家都还有一个基本共识。
未来整个的竞争市场也是非常巨大的,整个直播的领域里面一定会产生巨头,这个巨头肯定是未来市值过千亿的巨头,至于是传统的行业巨头把这块重新吃掉,还是有创业公司成长为传统领域的巨头,还是用其他方式产生一个巨头,我们基本上能预测到。所以我个人把直播这样一个时代理解成是一个大的时代,它的这种大既深且广,而且体量也是非常巨大,这样一个时代是值得大家多多投入的。
Q:对直播平台不规范的行为是怎么处理的,如何应对政策风险?
张:我们相对来说会温和一些,不会特别。只要大家真正能够留下,我认为还是还是有价值的,想让每个人都有所收获。
Q:现在网易、小米甚至连京东这样的巨头都开始做直播了,如何看待他们的竞争?
张:像现在,小米也开始做直播,但是你会发它现在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原因是这些巨头用的是自己的边缘团队,除非他们把这个当成战略,否则很难会投入重兵去做,他们的优势无非就是流量上的,但是流量也需要精细化的运营,不是人来了都能留下。
Q:平台上的主播收益如何?
张:这个行业也会遵循二八定律,真正能享受到红利的也就是排行前20%的人,剩下的大多数也赚不到什么钱,而且做起来会非常辛苦。
中国现在有百万级的人在全职做直播,我们平台上粉丝数最多的主播有40多万粉丝。收入情况也很可观,一个月几十万没问题,收益分配上,平台和主播差不多是五五分。
Q:如果让你采访一位创业者,你想采访哪一个?
张:我比较想采访从央视出来的那批人,像张泉灵啊、郎永淳啊,我很想知道他们对业界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