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五分钟商学院第一周消费心理学
001让用户从最有钱的那个心理账户花钱
概念:心理账户
我们会把钱存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面。比如说,生活必要的开支账户,家庭建设,个人发展账户,情感维系账户,享乐休闲账户等等。虽然这些账户都存在于一个大账户之下,但是各个子账户都是独立存在的。
案例:听音乐会前,丢了200元,当丢失的是价值200元的公交卡时,大多数人会选择继续去观看;当丢失的是打算用来购买音乐会门票的200元时,大多数人就选择不去看了。
场景:巧克力工厂,宣传时,讲几百块钱的巧克力时,放到情感账户里面,会比放到生活必须开支里,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
场景:装修公司,宣传时,如果能够让顾客了解到你的装修方案会帮助他省下4、5平方米的面积,他就可能会非常动心。因为他会觉得你是在帮助他剩下了买房的钱,而不是在装修的账户里面多花了钱。
小结:如何影响消费者?
心理账户,就是每个人其实把同样的钱在心里面,分门别类地存在了不同的账户里。你要改变的是顾客对你的商品的认知,让他从愿意花钱的那个心理账户,转变到愿意花钱的那个账户,这个时候,非常小气的客户也会愿意为此花钱。
002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概念:沉没成本
人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这件事未来对他是不是有好处,同时也会注意自己是不是在过去,已经在这件事上有过投入,这是一种非常有趣而顽固的非理性的心理,我们称之为叫沉没成本,也叫做协和效应。
案例:英法两国联合投资开发大型的超音速客机,叫做协和飞机。最终虽然研发成功,英法两国政府却为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场景:买衣服讨价还价,买衣服的时候,在店里反复挑选,反复试穿,不停地跟店员沟通。店员在你身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为了不让这部分沉没成本损失掉,可能会给你更多的优惠。
场景:跟客户收定金。为了不损失这部分定金,可能会购买你的商品。
场景:举办盛大婚礼。举办隆重的婚礼,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婚后,如果闹别扭想要分手,很可能会觉得再办一次婚礼太麻烦,就不分手了。
小结:认识沉没成本
我们要认清沉没成本其实没有好坏区别,你可以把它叫做既定成本,或者是已经发生的花费。因为这种心态的顽固性,有目的性的制造对方的沉没成本,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成功率。但是,最后我们还是要反过来说,你如果真的能够克服这种沉没成本,有利于提高交易的成功率。但是,最后我们还是要反过来说,你如果真的能够克服这种沉没成本所带来的心理偏见,不被这种情绪左右,将有可能做出更加理性的商业判断。
003贵和便宜,是相对的
概念:比例偏见
比例偏见是指,在很多场合,本来应该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但是人们更加倾向于考虑数值本身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对比例的感知,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更加敏感。
案例:同一款闹钟,A商店卖100元,B商店卖60元,很多人会选择花10分钟的时间,从A商店到B商店去购买闹钟,来节省这40元。同一款名表,C商店卖6600元,D商店卖6550元,同样的十分钟时间,很多人仍然会在C商店购买。
场景:与1000元的锅,送50元勺子的方式相比,加1元换购50元勺子的方式,更容易打动消费者。
场景:200元的内存条,4G孤单独购买可能性很小,附加在电脑上,4G内存的电脑4800元,8G内存的电脑,5000元,电脑性能提升一倍,只需要多加200元,消费者会觉得特别的划算。
小结:促销时,价格低的商品用打折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感到更多的优惠感,而价格高的商品,可以用降价的方式让消费者感到优惠。
用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在心理上把注意力放在价钱变化比例很大的小商品上,这样会产生很划算的感觉。
把廉价的配置品,搭配在一个非常贵的东西上面,那相对单独卖这个廉价商品,会更容易让消费者感到价值感。
让你觉得占便宜了,是商家的基本功。
004得到100元,可以弥补失去的100元吗?
概念:损失规避
得到的快乐其实并没有办法缓解失去的痛苦,心理学家把这种对损失更加敏感的底层心理状态交损失规避。甚至有科学家研究出来,这种损失所带来的付效用是同样受益所带来的正效用的2倍。
案例:老人家想赶走来公共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们,于是先后给出10元钱、5元钱、1元钱。最后小孩子们虽然能得到1元钱,但被拿走9元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拿走10元钱的快乐,于是小孩子们再也不来玩耍了。
场景:家具商场要收取20元的配送费,直接收取现金,触发消费者对于损失的厌恶心理,可以换种做法,讲20元的配送费增加到产品的价格中,如果不需要配送费,还可以便宜20元。
场景:消费者买家具时,会担心坏了怎么办。可以换种做法,提供7天的无理由退换,消费者购买回家后,如果不是因为商品质量问题,来退货的人是寥寥无几。
场景:消费者很喜欢你们的沙发,想要买,但是家里已经有了一个,丢掉太浪费了。你可以提出以旧换新的服务,旧沙发抵值800元,这比直接在沙发上打800元的折扣,对消费者来说更有诱惑。
小结:优化策略
第一,用换购(以旧换新)的方法来替代打折的方式。
第二,用获得的表述框架来替代损失的表述框架。
第三,条件成熟的时候,你说不定可以试着大胆退出无理由退货服务。
005拉个垫背的,显示你便宜
概念:价格锚点
价格锚点是在1992年的时候,有个叫托奥斯基的人提出的,他认为消费者在对产品价格并不确定的时候,会采取两种非常重要的原则,来判断这个产品的价格是否合适。
第一个原则,避免极端。
第二个原则,权衡对比。
案例:出差住酒店,选择酒店上网付费方案,一个是80元一小时,一个是105元一整天。我毫不犹疑的选择一整天的方案,付费后立刻发现,80元为宜存在的价值,就是让我觉得那105元非常划算,80元就是所谓的价格锚点。
场景:原来只有1399和2288两款净水器的时候,大家都买1399的那款,而你特别想卖2288那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产品部门再去生产一款4399元的净水器。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2288的版本会卖得比以前更好。
场景:假如你有个体检产品是600块,如果你这样说:”您一年愿意花6000元的价格来保养您的汽车,为什么却不愿意花600元来保养您自己呢?“很可能会打动很多人。这会让客户觉得,我花6000元保养车子,难道人还不如车子吗?这时候,600块的体检方案,价值感就会非常明显。
小结:引导购买的两个原则
第一,避免极端。就是在有3个或者更多选择的时候,很多人不会选择最低或者最高的版本,而更倾向于选择中间的那个商品。
第二,权衡对比。当消费者无从判断价值是高是低的时候,他会选择一些他认为同类的商品去做对比,让机子有一个可衡量的标准。
消费者其实并不真的是为商品的成本付费,他是为商品的价值感付费。价格锚点的逻辑就是让消费者有一个可对比的价格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