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UI/交互设计规范交互设计

Material Design设计指南整理(六)

2016-07-23  本文已影响157人  7win7

这次整理的内容是成长与交流部分,主要介绍怎么让用户更快,更直观地掌握你的应用。

有三个方面,一是入门指导、二是特性探索、三是手势教育。通过这些可以让用户更好地使用应用,在提高用户体验的同时提高应用的留存率。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点是:目标、时机、数量、频率,下面详细介绍。


1、入门指导

入门指导虽然是针对新人,但是不同用户的目标不一样,所以指导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对于那些刚刚安装好,但是不太了解应用可以做什么的,应该提供一些可以立即体验的方法,对于那些对应用有较大兴趣,但是不喜欢看说明书的,应该尽可能帮助其了解应用的使用方法。对于那些打算好好学习一下的,应该提供让用户感受到进步。
material design中提供了三种入门指导的模式,下面进行介绍。

左:自主选择 中:快速开始 右:特性介绍
2、特性探索

特性探索用于在日常使用中,引导用户发现应用中的其他功能。可以是一些简单的,单击一次就可以实现的,也可以是比较复杂的,有一定的步骤的。
1)目标:首先应该是没有使用过该功能的用户,对于一些基础的功能,可以展示给全部用户,但是一些高级功能只向有一定的使用时间或使用频率的人显示。
2)时机:不要在应用打开时提醒,特别是当用户打开应用是为了进行某些任务时,这样会干扰用户。展示与当前内容有关的,如果跟其他内容没有关系,可以在用户使用的间隙,比如加载中,刷新中等。
3)数量和频率:不要太过频繁,如果用户移除过该提示,或者没怎么接受过,最好就不要再次出现。如果用户接受了,可以在一段时间后继续展示类似的提示。
4)引导:可以通过小动效来引导,比如某个操作的图标轻微晃动。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可以使用一系列动效,在每个关键点做出引导。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文字和颜色进行提示。

3、手势教育

手势可以是作用于某一区域,也可以作用于整个页面。同样需要注意目标、时机、数量和频率。
1)目标和时机:只针对于没有使用过该手势的用户,如果该手势比较重要,则在应用一开始就展示,如果不是那么重要,则可以在之后需要用到时才展示出来。
2)数量和频率:避免在应用中使用过多的复杂的手势,最多不超过两个。手势教育一般只出现一次,如果是特别重要的,最多不要超过两次。
3)可以使用视觉元素、文字和动效等进行教育,教育时可以提供沙箱,即用户的操作不会带来实际影响。

这是material design整理系列的最后一篇,基本上把material design大致过了一遍,主要还是思路上的梳理和总结,一些细节没有写详细,等需要的时候查阅官方文档即可。另外,“样式”和“可用性”两大块并没有整理进来,因为样式主要还是视觉方面的,交互上涉及不多,可用性主要是对于特殊人士的优化,以及对多种语言文字的支持等,对于初学者来说知道个大概即可。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官网查看 样式可用性

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