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先知中国》有感
《先知中国》是一本讲释中国先秦夏、商、周时期出现的先知们和他们留下的名言以及名言所产生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这本书是我儿子在母亲节特意为我选的一本历史书,说实话,对于我这样一个历史小白来说,阅读起来确实有难度,但儿子善意交派的作业,我怎能怠慢?读后感是必须写的,就是笨拙粗糟,那也是我认真对待的态度。
《先知中国》作者余世存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富有思想冲击力、最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知识分子气质的思想者之一”,《先知中国》开篇就是大禹预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之后的古公亶父(周王朝的奠基者,周文王姬昌的爷爷)预言孙子周文王的兴盛,留有名言“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据说古公亶父著有《德论》,是后来老子《道德经》的先声,中心意思是“德,不得;不得,德。”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然后就是先秦时期各诸候国的先知们逐个登场亮相:臧文仲、范文子、子产·······,先知们给后世留下众多警世名言,也为汉语世界贡献很多精彩语言,如:疲于奔命、退避三舍、劳师袭远、本末倒置、吉凶由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由强转弱,周天子已是名存实亡的存在,诸候众多,小国不断,此消彼长,因为市场足够大,人才流动自由,于是就涌现出不少先知,他们能预言人事的变迁、国运的兴衰、战争的爆发、灾难的发生,而神奇的是历史的剧本很多时候也是与先知们的预言相符合,于是历史中的先知们都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在我个人看来,历史上的先知们都是有大智慧的智者,预言家并不是真正的先知,真正的先知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他们能根据现象的表现而得知事物的过去和未来发展的方向。阴阳有变化,福祸有倚伏,世界在转,人事在变,没有永远的强大,也没有长久的弱小,先知们深知变易的道理,他们敬畏自然,遵循规律,顺势而判,先知们之所以能未卜先知,他们的预言有人们无法解理的神秘一面,其中包含有人的直觉,经验的累积,更有见微知著的智慧,他们大多数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角度去断人、谋国、预未来,真正的先知都是善易者不卜而知未来的智者。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东方的老子、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希腊的苏格拉底,轴心时代过去千年后,人类的精神文明迎来再次的突破,东方的神秀、慧能,西方的穆罕默德,这些先知们所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以后也将会继续影响,因为人是有思想的,思想需要思考与碰撞。
中国的先知大多数出现在夏商周三代的贵族中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贵族有条件可以从日常的劳作中解放出来有时间有条件去思考;二是在孔子之前,知识大多数为贵族所掌控,因为只有贵族才有资格、有条件、有时间学习知识,而其他的普通人大多数都在为个人的生存而奔波劳累。先知多以述而不作,片断言行的形象留在历史上,先知是诸子的先行者,奠基者,正是有了这些先知们的积累,然后才有了老子、孔子等圣贤的出现,正如孔子说自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敏而求之。”可以说先知在前,诸子在后,诸子是先知的果实。
一、兴灭继绝的中国民族精神
“兴灭国,继绝世”是中国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和宗族的家谱最能体现这种文化精神。春秋战国以前,“国”是个地方政治单位,到周武王统一中国以后,分封诸候的“国”还有上百个国,小国不算,大国也有几十个,有的还是曾经灭亡的国家,对于已经灭亡的国家也要找到它的远支宗亲来继承,让其得以延续。中国文化向来是宗法社会,“兴灭国,继绝世”的文化精神在家谱中也能体现出现,家谱详尽记载一个家族的血统、繁衍,从家谱中可以看到祖宗的来源,也将继续记录后代的延伸,所以宗族中的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家谱中与自已有关的那条横线,红线代表有男丁血统的正宗传承,蓝线表示有没男丁而是过继的传承,如果家谱中有一支突然出现继线,那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不管是红线还是蓝线,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其在家谱中得以继续延伸。
“兴灭国,继绝世”的思想一直影响后世,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道德,是不喜欢侵略,也不主张别人侵略,也不想占有人家的土地,这种中国文化精神,除中国以外,在世界上还真找不出第二个有这样思想的国家,因为中国有深厚的文化基础,文化的传承只有更新从未中断,这种特有的文化精神别的国家既不能模仿也不能超越,只可以羡慕。
二、一念之差,生灵涂炭
“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 ,“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则鲜济”,“妖由人兴,吉凶由人”·······,先知们用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为后人留下不朽的名言警示世人。念由心生,心生侫念,行之从恶,心生正念,行之从善,当权者的一念之差往往是悲剧的开始灾难的结束,历史是由人创造和演绎的结果,历史演进的车轮常常迂回反转,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演绎不版本的权力之争,有男人的地方就有战斗,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暗斗,男人的战斗离不开权力和女人,女人的暗斗也离不开名与利。历史离不开战争,每一场战争不论胜负与否都是以生命的消耗为代价,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战争由称霸逐渐走向吞并的灭国,战争也越来越残酷,著名的鄢之战、殽山之战、城濮之战、邲之战,人命的伤亡以万、十万、几十万为计算,数字的背后是当权者的一念之欲,这不禁让人感叹现实的残酷,生命的脆弱,贪念的邪恶,和平的可贵。
三、先学而后生的“学生”
何谓“学生”?学生的要义之一就是先学而后生。“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孰与昧行?”这是晋国先知师旷留下的名言,师旷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音乐大师,他妙辨音律,精通阴阳,学识广博,“师旷之聪,天下之至聪也。”师旷是被公认为聪明之人。他的名言就是告诫人就是要终身学习,人在每个阶段学习的状态都不一样,错过了少而好学,错过了壮而学好,还可以老而好学,只要愿意开始,什么时候开始都是最好的开始,就像我一样,年近五十才知道学习的乐趣,但又何妨,抓住壮而好学的尾巴,准备迎接一个老而好学的晚年,我相信一个爱学习的人是与众不同,老而好学如黑暗中秉烛而行,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会更好呢?
四、人道与天道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天道悠远难知,人事切近可为,天道不涉及人事,凭什么由天道而知道人事?历史的先知中有人是观人事而预知未来,有人是观天象而预知天灾人祸,人道是否可由天道知?先知无法解释也解释不了,就如郑国的禆灶,他精通星象,根据星象预言宋国、卫国、陈国、郑国同一天发生火灾,但当时郑国执政的子产是现实而理性的,他更相信“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子产并不相信禆灶的预言也不采纳他的建议,而巧的是宋国、卫国、陈国、郑国如禆灶预言一样在同一天发生火灾,事实上很难解释禆灶的预言是巧合还是有科学根据,所以先知注定是寂寞与无奈。
天道建立在德行之上,以德为本,以礼行事,民为神主,先藏富于民,后致力于事奉鬼神,祭拜鬼神是禀告神明五谷收成好,百姓生活好,祈求天神保佑风调雨顺,而不是祈求个人的荣华富贵。行善者天神赐福,行恶者天神赐罪,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生命无时无刻不将我们的所作所为一笔一笔记录下来,人生所有的因果报应都是有迹可寻的。
历史在不断推进演变,人是不变的因素,古人今人本性同源,善与恶源于人的本心,烦恼与智慧也来自人的本心,好的书如一面镜子,知人观已。非常感谢儿子给我的礼物,《先知中国》让我对中国历史多了一点认识,对历史认识越多,越有民族自豪感,越有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