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先勇的书
被某篇公众号文章里,抄录的白先勇小说里的一段话迷惑,忽然很想了解一下他的文字。
我对白先勇先前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他是白崇禧的儿子,作家,曾多年致力于昆曲的推行。
他的昆曲《牡丹亭》搞的轰轰烈烈,虽没看过,听说还是听说过的,倒是很佩服他致力于传统戏曲推广的执着劲。
不过对他的了解也就仅此而已,书还是一本都没读过。
被抄录的《孽子》中的一段话鼓动着,前两天先是网购了他的一本《树犹如此》。
等待期间,在喜马拉雅上不断寻找白先勇的小说,干活时,走路时或是临睡前,有点时间就听上一段。
听进耳朵里的内容断断续续,都是些短篇小说,一会儿是官太太的遗孀参加晚宴,一会儿是一群无家可归的野孩子,一会儿又是独自在台湾开店的女人……
虽然听的有一句没一句,却在这不连贯的故事中,感受到白先勇笔触的细腻,内心的敏锐。
他笔下的人物绝对是中国式的,是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才能够理解的;他展现出的人性十分鲜活,常又赤裸裸鲜血淋漓,让我真心不想直视。
这两天越听越上瘾,总想看遍他的书,连日更都打算草草应付完成了。
今天中午,去楼下快递点取了《树犹如此》回来。
原本打算静静地读,可书的字号实在太小,我这被长年累月纹绣工作搞坏的眼睛力不从心,只好又在喜马拉雅中找到音频,配合着读。
这本书不是小说,而是一部散文集,以前即听说是写给他的同性爱人王国祥的。
拿到书,才发现,只有第一篇是写王国祥的,其余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点滴记录。
本着一颗八卦的心,我第一时间读完了他的第一篇:《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和书名相同,想必出这本书也是为了纪念他的亡友的吧。
文中主要讲述了王国祥旧病复发时,作者与他四处求医,依然回天无力的事情经过。
整个文章叙述平淡,那份真情在文字中自自然然地流淌出来。
文章的最后,当白先勇独自一人坐在园中靠椅上,品茗阅报,百花相伴,贪享人间瞬息繁华时,偶尔抬望眼,看见因为树的死亡而造成的缺口时:“缺口当中,映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那是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原来平淡背后,是巨大的伤痛,巨大到已经无可弥补。
这平淡的每一个字,都是有生命的,活生生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449549/e4808c1f3bd3fc7d.jpeg)
实在舍不得停下来,就这么一篇篇的读下去。
觉得好的,还要反复多读几遍。
日更算是没有空写了,就这样草草成文吧,作为初读此书的留念。
不写了,我要一口气读完他的这本《树犹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