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碗鸡汤!人在职场

地震记

2018-02-07  本文已影响24人  4b2beda060ba

1

凌晨刷微博,看到花莲地震的消息。

获公司年度旅游奖励的一行四十多个同事正在台湾环岛游,估算行程,差不多是在花莲。在微信朋友圈,果然看到同事发的消息,半夜穿着拖鞋从酒店跑出来,未眠的一夜,是终生难忘的吧。所幸的是,大家都安然无恙。

想起8年前我们去台湾那次也曾亲历地震。当天,我们入住嘉义县耐斯王子酒店时大约是下午三点多钟,汪老师在上网,我在看电视。忽然觉得房间震荡了两下,传来一声闷响。我俩面面相觑,马上意识到——地震了?!

环视房间,哪里有房梁?大脑自动切换到地震自救模式,常识教育中说,要躲进洗手间或找有房梁支撑处的三角地带。

我打开房门,居然没有一个人出来,整个酒店静悄悄的,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

肯定是地震吧?

过了大概五分钟,听到走廊里传来说话声,我们旅行团的人纷纷出来,互相打探:刚才地震了?是不是地震?!

我说:等下看看电视。

果然,十多分钟后,新民台出来字幕消息:嘉义5.1级地震。

那天是2010年3月8日,我搜到自己当天写的旅行日记:“大地释放了它的能量,震震更健康。”其实,有震感的那一刻,心惊和后怕还是有的。

作为被地震“吓大”的一代,这是唯一一次亲历的地震。晚上在酒店用餐,听到大家议论纷纷,台湾导游安慰我们说:台湾位于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聚合交界处,经常会产生地震。每年大大小小的地震次数约有1万6千多次,台湾人对地震习以为常……

晚饭后跟汪老师到酒店上层的商场闲逛,跟导购员聊起几小时前的震感,她说:我们都无所谓的了。

在有限的“防震”知识里,我知道地震来了根本是来不及跑的。强震只有几秒钟,楼该塌的秒秒钟就会倒塌,哪会等你跑到楼下?你只可能在瞬间躲在墙角、躲进室内最狭小的空间,等待命运的安排,或在余震间隙跑到室外安全地带。在不可抗力面前,靠得住的,大概只可能是运气。

2

我说自己是被地震“吓大”的一代,一点儿也不夸张。

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已经有了清晰的记忆。童年的记忆里,有一部分跟地震棚有关。“地震紧”时,家家户户都住在地震棚里,“有家不能回”,偶尔会联想自己的不安全感,或许跟儿时的躲地震也有关吧?

想起一个关于“躲地震”的故事,忘了是否出自钱钢的那部《唐山大地震》。地震的风声很紧时,河南有户人家带着家小投奔唐山的亲戚,结果抵达当日,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

地震棚都是简易的那种帐篷,一个掀开的门帘,里面打的是地铺,白天做饭吃饭仍然在屋子里,只是晚上在地震棚里睡觉。晚上大队里有人值班,应该是民兵吧,拿着手电筒照井水,看是否有气泡翻滚,留意有没有成群的老鼠过街,鸡鸭猪牛狗等牲畜有没有异常……以图在那些自然现象中发现可能的地震迹象。

地震棚在农村、在城里我都住过。

转学到城里是暑假开学后,白天上课是在教室外的树林里,也是为了“防震”。现在回想起来,邹县卫东红校(后恢复名为“邹县实验小学”)可算是绿树成荫。上美术课时,老师把黑板挂在树上,画的是葡萄,我在农村上的小学一年级,只学了汉语拼音,没学过打算盘,更没学过美术,不会画葡萄,只能左顾右盼等待下课的钟声敲响……

敲钟的人叫“杨子基”也许叫“杨司机”,尽职尽责地负责上课下课的铃声。他用大拇指掐算着计时,晃动一下拇指大概代表着1秒钟吧,听说他是个右派,还听说他神经不太正常,但据说他敲钟从来没有过失误……多年以后的现在想起那个人,依稀还记得透过教室窗户看到过的他的面容,恍若隔世。

3

70、80后们,大都有过住“防震床”的经历吧?

当年普通的县城高楼大厦也比较罕见,人们大都住平房。在城里,有的人家住地震棚,有的人家就把屋子里的床抬高,四个床腿垫上砖头,床上放东西,床底住人。为的是“防震”。在部队,有很多人家住在那样的防震床底下。

到了80年代,“防震床”升级了。很多人家用角铁焊了牢固的“防震床”,整个床体用三角铁焊接而成,据说能抗8级地震。当年,我是是何等地羡慕有“防震床”的人家啊!我家没有“防震床”,我爸在楼下储藏里安了一张从部队搬来的大床,说地震紧的时候全家人都到储藏室住。

现在想想,“防震床”在平房里或许能抗震,住楼房的人家,假如真的有地震,那张床能抵得住钢筋水泥的挤压吗?求的,是个心理的安慰,获得的,无非是安全感吧。

那些年,经常会听到地震的传言。最通常的说法是李四光曾预测过四个地方会有大地震,邢台海城唐山三个地方都地震过了,位于郯城地震断裂带的临沂早晚会有一场大地震,那场大地震如同“另一只鞋子”,悬而不落地,一度使得人心惶惶。

倒是这些年,不太有人关心地震的事了,楼房拔节,熙熙攘攘,生活归于平静和正常。

3

时间真的如流水,转眼间汶川大地震都已经快十年了。

这是最近的关于地震的记忆。

地震次日公司开晨会,照例是要做晨操跳团队舞蹈的,我修改了晨会流程,把跳舞改成了面向西南方向默哀三分钟的仪式。以示对死于地震的同胞的哀悼,以示对大自然的臣服。

至今,我仍然觉得这是我在职场上做过的比较正确的事情之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