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大流感“亚洲流感”——肆虐全球,死亡百万
在疫情中,往往会将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与之比较,尚不知道,20世纪还有一场起源于中国,影响世界,死亡百万1957年的全球大流感——亚洲流感。
该次亚洲流感的大流行在1957年2月末流感病毒新变异株在中国西南部(贵州的部分地区)开始流行,病源来自野鸭,与人类病毒结合,变种为H2N2(称为甲2型)3月在中国内地广泛传播;4月传到中国香港, 然后迅速波及新加坡、日本 。WHO此时已经开始注意到由一种新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 。1957年6 月, 亚洲流感出现于美国沿海城市, 包括美国的东、西海岸。病毒在夏季侵袭人群, 当学校开学后, 在人群中迅速传播。1957年9月开始出现第一次暴发, 同年10月形成1957年的流行高峰;疾病的流行与冬季学校开学时间是一致的。第二波流行高峰出现在1958年初, 包括欧洲、北美、前苏联和日本在内的许多地区出现了暴发[ 6] ;两波流行在一些国家的严重程度是一样的, 但在另一些国家同, 第二波流行更加严重,总体而言, 这次大流行造成40 ~ 50%的人感染, 其中25% ~ 30%患者表现临床症状。死亡率不高,为1/4 000。据统计, 全球死亡人数超过一百万人。是近代仅次于西班牙流感,对人类生命带来最大损失的传染病。
1957流感大流行中, 全球迅速传播的流感病毒第一次可由实验室检测。结合试验证明造成这次大流行的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然而这种病毒携带的HA抗原和NA抗原从未在人体中出现过。后来实验确定这种病毒为H2N2 亚型(系由人H1N1亚型流感病毒与禽源流感病毒3个基因片段重组而来), 原型株命名为A//Japan305 /57(H2N2), 通常又称为亚洲流感病毒。
从病理学分析来看,流感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突然发热、寒战、头痛、肌痛、流鼻涕、喉咙痛和咳嗽为特征。胃肠不适如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并不常见。最常见的就医原因是呼吸道感染,例如, 咽喉炎症、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或肺炎等。死亡率在0.5%~1%左右。H2N2流行广,传染人数多,但与新冠肺炎相比,相对死亡率低,重症人数比例较低,医疗资源的消耗密度也可控,且当时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互相协作的关系也无法与今日相比,因此,带来的冲击可能还没有新冠肺炎带来的社会冲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