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  黑旗:isis的崛起  乔比·沃里克

2018-11-07  本文已影响16人  小小的Jobs

1999年,中东小国约旦迎来一位新国王,国王大赦天下,一个叫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囚犯因此重获自由。出狱之后,他一手创立了史上规模最大的恐怖组织----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简称“伊斯兰国”,英文缩写“ISIS”。
自ISIS建立以来,在其统治地区推行反动落后的政教合一的统治,到处制造恐怖袭击,杀害无辜群众。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反人类的组织,竟能不断发展壮大,军事和经济实力大肆扩张,甚至公然和政府对抗,并节节获胜。为什么ISIS能从一个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小分队,成为今天拥有几十亿资产和十万大军的世界第一大恐怖组织呢?这本书,将为您揭晓答案。
本书自出版以来,备受业内人士和读者的好评。2016年4月,本书荣获第100届普利策奖非虚构类作品奖。


147  黑旗:isis的崛起  乔比·沃里克

《黑旗:Isis的崛起》是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乔比沃里克的作品,详细讲述了Isis的前世今生,而这个组织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扎卡维。 扎卡维是个混混,年轻时斗殴、贩毒,无所不来,母亲把他送进当地的清真寺,希望能够让他修习心性,此举倒还真的使扎卡维将兴趣转移到了宗教上,据说他非常痴迷与经学辩论,但根据中情局常年追踪研究扎卡维的“猎手”所言,“扎卡维只能背诵经书的部分内容,若论精通,他根本做不到,因为他识字不多,许多内容也是一知半解,他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释经卷中的内容”。

当时有大批年轻人追随所谓的“圣战”号召,去了阿富汗,从战场回来之后,陷入了迷茫,扎卡维也是其中一个。这些人迷信宗教极端主义,总想“做点大事”,结果把自己送进了监狱。后面发生的事就是约旦新国王的特赦了,特赦之后,扎卡维去往巴基斯坦,继续寻找自己“事业”的方向。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打着消灭恐怖主义的旗号,打倒了萨达姆,但随后产生的政权空白却让恐怖分子大为受益,起初恐怖行为还是零星的,到后来就成了漫卷的大潮,而当时的美国政府毫无反应,布什政府甚至面对情报系统上报的分析做起了“鸵鸟”。掀起恐怖大潮的人里最活跃的当数扎卡维,但美国政府的迟钝与无知,错过了控制消灭恐怖组织的良机,导致后者日益坐大。

2003年—2006年的扎卡维

扎卡维迅速找到机会潜入了伊拉克,他残暴、同时反应极快,招募极端分子,制造各种恐怖事件,斩首、人弹,各种手段不一而足,目的就是要挑起宗教冲突、引发社会暴乱。他曾在什叶派著名的阿舒拉节上发动袭击,导致数百人死亡;他炸毁了什叶派名望很高的清真寺,两派之间的仇杀到达顶点,据说仅几天功夫,清真寺所在城市的市立太平间收殓的尸体超过13000具;各种小规模的恐怖袭击数不胜数。

西方视他如仇敌,极端分子却视他如“英雄”。在他“尚未成功”时,他曾去面见本·拉登,希图被对方招致麾下,在做了一桩又一桩恐怖袭击之后,他多次通信与本拉登畅谈自己的理念与成果,要求自己成为“基地组织伊拉克分部”,要重组这个世界。

恐怖势力放肆生长,美军意识到必须弥补自己曾犯下的错(尽管根本弥补不了),从而加大对恐怖分子的打击力度。无人机全天候监控,情报小组迅速分析到手的资料,特种部队第一时间出击,有所斩获后继续分析情报,继续出击,扎卡维的一些中层甚至高层连续被捕,直至2006扎卡维本人也被击毙。

对常年追击扎卡维的情报人员来说,将其杀死是一个胜利,但对于恐怖势力来说,扎卡维的死亡远不是终结。

虽然在打击之下恐怖组织被打散,转入地下,却从未消失。继承者们不仅继续从事恐怖活动,而且改变了理念,改变了做法。扎卡维在的时候,坚持认为自己是基地组织的伊拉克分支,但他的继任者将其改为“伊拉克伊斯兰国”。此时,一个叫巴格达迪的人进入了公众视野,成为组织第一号人物。巴格达迪与扎卡维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有伊斯兰法博士学位,他更善于运用“教义”,为种种更为残暴的暴行找到借口,追随者众。也正是他宣称,“伊拉克伊斯兰国”与叙利亚极端势力合并,组成“伊拉克与大叙利亚伊斯兰国”。

叙利亚的乱局,给了极端分子最好的生存空间。政府军、反对派、恐怖分子,纠缠成一团。由于极端武装也在打政府军,一些盼着巴沙尔政权下台的外国势力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给恐怖分子提供援助,真是匪夷所思至极。

再回到约旦国王阿卜杜拉身上。在意识到当年自己特赦的人里就有后来的头号恐怖分子扎卡维时,阿卜杜拉后悔万分,正是这样的反省让他其后极为谨慎——约旦的情报机构积极参与围剿恐怖势力;他本人曾经与多国领导人有过交谈,希望重视恐怖组织的问题,加大打击力度;有些极端势力的支持者希望约旦打开大门以便他们运送物资去叙利亚,也被他严词拒绝。他说,极端势力总有一天会吞噬那些曾支持他们的人。

历史不能重来,而有多少国家从中吸取了教训,改变了做法?或者,依然走在愚蠢投机的道路上?在美军没有攻打伊拉克时,中东地区虽有冲突,但总体平衡,美国政府打垮了伊拉克政权却又放任不管的行为,无异于将魔鬼放出,恐怖主义一旦找到自己的温床,四处滋长,就很难灭绝。如今一些国家近乎分裂,更是给恐怖分子以绝好的生存机会,在大城市虽然站不住脚,但在乡野、山间、偏僻的部族村落,有的是他们的生存空间,打击恐怖势力,已经成为一条极为漫长的路。

经典语录:
扎卡维去过阿富汗。在那里,他作战异常英勇,几乎到了癫狂的程度。嗜好暴力的名声一路伴随着他,直到他进了监狱。
扎卡维给自己的母亲和姐妹寄去的家书简直就像“情诗”。信中,他对老婆不闻不问,对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也毫不上心。但是,他会吟诗写词,献给妈妈和几个姐妹。信纸边角里几朵手绘的花朵,也满含他的心意。
一支破破烂烂、有如乞丐的武装,何德何能可以击败一个超级大国?胜利的缘由,又该归于哪里?除了上天的庇佑,似乎找不出更好的解释和原因。
究其言辞,扎卡维无疑是个宗教极端分子。但是情报局的侦察人员发现,此人的日常行为却时不时违背宗教极端主义的规矩。
领地中的各种规矩实在严苛,吸烟饮酒一律不许,女性也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权力,至于西方的各种玩意,更是在严禁之列。即便留个西式发型,也可能惹祸上身。在拉马迪,有人仅仅因为点燃一根香烟,就落得个被宗教极端分子组建的“巡逻队”就地枪毙的结局。
那些响应扎卡维号召前来投奔的年轻极端分子,往往会被“约旦人”当作执行自杀式任务的炮灰。有时候,他们拼出性命所摧毁的东西,不过是另几条倒霉的无辜生命而已。若论战略价值,几乎等于零。
巴格达迪坚信命运会青睐自己,笃定得就像个预言家—世界的命运如此,他个人的命运也是如此。2011年春天,“阿拉伯之春”如火如荼。那时候,巴格达迪仿佛看见了一只神灵之手,正在操控世事的变幻。这只手握住历史这棵大树的树枝使劲晃动,直到成熟鲜美的果实掉在他巴格达迪的脚下。没错,命运终将选择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