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书名:《追风筝的人》
作者:(美)卡勒德.胡赛尼
出版时间:2006
豆瓣评分:8.8
文摘:
1.“现在,不管那个毛拉怎么说,罪行只有一种,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罪行都是盗窃的变种,明白吗?”--第三章
2.“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生命,”爸爸说,“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你懂吗?”--第三章
3.“没有比盗窃更加十恶不赦的事情了,阿米尔。”爸爸说,“要是有人拿走不属于他的东西,一条性命也好,一块馕饼也好,我都会唾弃他。要是我在街上碰到他,真主也救不了,你明白吗?”--第三章
4.当天夜里,我写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花了我半个小时。那是个悲伤的小故事,讲的是有个男人发现了一个魔法杯,得知如果他对着杯子哭泣,掉进杯里的眼泪就会变成珍珠。可尽管一贫如洗,他确是个快乐的家伙,罕得流泪。于是他想方设法,让自己悲伤,一边那些眼泪变成他的财富。珍珠越积越多,他越来越贪婪。小说的结尾是,那个男人坐在一座珠宝山上,手里提着刀,换种抱着他深爱的妻子死于非命的尸体,无助的将眼泪滴进魔法杯。
···
“那好吧”,他说,“如果让我来问,那那个男人干吗杀死了自己的老婆呢?实际上为什么他必须感到悲伤才能掉眼泪呢?他不可以只是闻闻洋葱吗?”--第四章
5.“这也许不公平,但在几天内发生的事情,有时甚至是一天内发生的事情,也足以改变一生,阿米尔。”(人生有时候也是这样,百分之九十的时候都是没有什么变化的,但是有那么一些时候,就在一天或者几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却足以改变你的整个人生)--第十一章
6.为你,千千万万遍。--第二十五章
7.毕竟,生活并非印度电影。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民族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第二十五章
8.如今她走过索拉博的房间,投入一瞥只见到书原封不动地摆在柳条篮里面,测量身高的标尺上面没有刻痕,拼图依然散开,每一块都让人想起生活原本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让人想起那个尚未盛放久已经凋谢的梦,但她并不孤单,我对索拉博也曾有过梦想。--第二十五章
读后感:
在交错各种细致的环境描写和复杂的政治背景,作者以风筝作为童年时候的一种象征,隐喻哈桑与我的友情以及哈桑对我那无比忠诚的友情。因为“追风筝”,发生了一件恐怖的事,因为这件事哈桑离开了我们,我和父亲也离开了家乡。因为童年中发生的那件恐怖的事中我对自己的选择深深自责,这种自责一直伴随着我,没有一刻消失。成年后的我,终于在多年后的某一天,踏上再次寻找哈桑的道路,回家的路就像一面镜子,每走到一处,便是一幅凄惨,关于种族、关于战争、关于杀戮。再一次,历史重演,再次做出选择的时候,我选择了面对这一切,保护哈桑的孩子,结局并不想想象中的那样幸福美满,而充满着写实的意味。
虽然这部小说没有很长的篇幅,但是这二十五章,却将“我和哈桑的友情”;“我离开哈桑后的生活”;“哈桑的生活”;“哈桑对我那无比的忠诚”;“政治历史的黑暗”;“种族的歧视带来的杀戮”结合每一处细腻的对身边环境的描写,勾勒出这样一部优秀的小说。
最喜欢作者在每一次的细致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主人公所在的情景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