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万象兰溪作协(文学会)历史洞见·历史

奇高的书价

2024-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东方一任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泽强兄在微信群里发来他大著出版的版权页,并发出“书价奇高,百姓真买不起书”的感慨,引发各种回复,卫兵兄说“知识无价,书香中国”,海平兄建议“一段时间后,上孔夫子旧书网,七折以下就可买到”。我在热烈祝贺大著出版的同时,也想这本《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杨士骧奏议全集》学术书定价298元书价发表粗浅的看法。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自传中有一段写道,她和丈夫在领到国子监的膏火银时,马上跑到旧书摊上去翻阅残书简篇,遇到爱好的即买下来。她没讲多少钱一本,但看她描写买到书后整夜无眠的兴奋劲儿,便知是得来不易乃至是下了狠心的。

鲁迅先生的日记后面,会附有书帐。先生在一九一二年日记书帐后有小记道:“审自五月至年莫,凡八月间而购书百六十余元,然无善本。京师视古籍为骨董,唯大力者能致之耳。今人处世不必读书,而我辈复无购书之力,尚复月掷二十余金,收拾破书数册以自怡说,亦可笑叹人也。华国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灯下记之。”在这段后记里,先生既感慨当时北京书价之昂贵,又痛詈以书为骨董者之流购书而不读书。这里面便联系到一个书价问题,书价的高低,与先生自是非常密切的了。

相比之下,当代人真是有福气得很。书店书摊举目可见,网络买书更是方便,古今名著任你挑选。虽然有书籍涨价的烦恼,但是比起物价飞涨,人民币贬值,书的售价并非特别荒谬。我们买书时考虑书价的时间显然比考虑内容的时间为多,甚至有时候要用一种“豁出去了”的精神下定买走的决心,但是一般说来,很少有人真正买不起几部渴望已久的书。关键是这本书是否值得你购买。花多少钱你能买来开怀一笑或者崇高的感受呢?

平凡如我者难有李清照等前人如此高的境界,不过也可以贡献一点小经验:每当我怀着畏惧的心情查看一本书的定价时,我就想等到日后我的钱袋充盈得可以毫无踌躇地买下这些书时,我读书的欲望也许早就消失了。还是先买了再说吧。

清贫,对文人来说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清贫毕竟不是值得炫耀的事,其底蕴是生活窘迫,远离轻裘宝马、美食佳肴,也不可能营造“百城之富”或“汗牛充栋”的书香之家。

点灯熬夜写成一篇文章,发表后收到微薄稿酬,有很多甚至没有稿酬,有时书还要花钱出版,还不算耗费去的烟、茶钱。话又说回来,自己的孩子自己宠,谁又愿意自己的出版物没有经济效益呢?我出版的《周恩来新闻纪事》一书,定价268元,出版社根本不和你商量书价,赚稿费更是谈不到的事。有很多朋友求书,我还得从网上购买赠送给他。好在过去四年后,网络购买只要原价的三成。

此时,我脑子里冒出这样一个想法,书价的攀升是否与文人走不出书价的怪圈有关。买书时相互嫌书价高,卖书时又互相攀比。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书价越炒越高,不仅背离了书的价值规律,而且切断了文人间的交流,阻塞了产生高品位书籍的通道。

图书尽管是传播文化的工具,却有商品属性,脱离不了在各个环节追求商业利润的窠臼。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如果文人和商人都拿出吃亏的勇气,走出掣肘的误区,使书籍的定价落在一个合理的价位,无疑对中华民族的辉煌灿烂的文明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