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二)
在上一节课,我们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那就是每个人必然会老,但是不一定伴随着衰,也就是一个人可以老,但是不一定标配慢性疾病。
的确很多问题是衰老带来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的可能性,比如,当人们发现总是记不住事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老了”,但是事实上可能只是我们并没有像原来一样去花时间、花精力去记忆了。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过去式概念”。
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分享啊,关于衰老的话题,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我们不可能通过几节课面面俱到。但是我想给大家一些非常重要的理念和方向啊,我们昨天在课程里面讲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说衰老要分开来,我们会老但不一定会衰,衰的意思是,比如说器官的衰落啊,记忆力呀,认知能力呀,腿脚啊,行动啊,都会跟着衰弱,事实上啊,你会发现在生活中啊,有很多的人,虽然说,尤其是老外啊,他虽然是年龄大了,在我们看来已经老了,可是他的认知,他的这个想法,他的这个体能啊,不见得会一直跟着衰。你看前段时间访华的那个基辛格,100岁了,照样头脑清晰。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几节课程深刻的认识到说,嗯,你可以老啊,你也必然会老啊,尽管我们有抗衰老的技术,但是只会延缓衰老。但并不代表我们不会老,这是两个概念,除非你那个有机会能够吃到唐僧肉啊,据说是可以这个逆龄的,所以啊,各位,但是呢,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说大家为什么会怕冷,其实人们。根本不是怕老,而是怕老了以后呢,这个这个竞争力下降,然后赚钱能力下降,然后反应速度下降,甚至。伴随着啊,老年的各种健康问题,然后啊,自己的生活质量会大幅度的下滑啊,然后会给子女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人们其实害怕了这个。而不是害怕衰了,因为这个是必然的,你害怕它也没有用,但是衰却是可以预防的。
为什么我认为说啊,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过时的概念呢?我看到一个科学的一个实验啊,这个实验呢,大概是1979年呢,有一个科学家啊。艾伦兰格啊,然后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一个实验,虽然说是啊,过去啊,20多年,30年的事情,但是实验的内容放到今天来看,依然不过时。他做了这个实验呢叫逆时针研究,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想啊,看一下,如果让这个实验的参与者志愿者,如果他那心理年龄能够确保是年龄年前20岁,那他们的身体是不是会跟着一起变得年轻呢,所以这就是这个实验的目的。
为了这个确保实验的这个啊,有效性啊,所以科学家们做了很多的准备,比如说他们找到一个非常偏静的修道院啊,你可以理解成啊,我们中国的一个寺庙之类的地方。然后并把这里还原成了20年前,也就是1959年时候的样貌啊,就是装修啊,各种啊,也就是说1959年的时,当初是什么状态,他就把它还原成那个状态,然后招募了大概16位。80岁左右的老年人啊,分成两组,一组叫石实验组,一组叫对照组,让他们在这个我们说类似寺庙的地方呢,待上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七天。
那么这些老人呢,这个对这次实验啊,都感到很好奇啊,也感到特别开心,所以他们就坐了大巴啊,统一安排的大巴来到了这个修道院啊,可是下了车以后啊。老人们感到的不再是新奇,或者是说惊喜啊,而是惊讶,因为科学家说让他们各自负责自己的行李,没有工作人员会帮助他们拿行李。还说如果他们一下子拿不了那么多,可以一次少拿一点,多跑几趟嘛,那多拿几次不就可以了,各位你知道正常的这个80岁的老人,就算不是自己的子女,那旁边的人啊,无关的人,看到这些老年人啊,这个有行李可能会帮忙拿一下,因为你在你认为他已经老了,所以你要帮一下老年人。
刚开始的时候呢,这些老年人都以为自己根本办不到,这么重的行李啊,这么多哩哩啦啦一大堆,怎么可能拿的完呢?因为好多老年人呢,他们啊,过去的生活当中总是有人帮忙已经很久都没有自己拿过这么多的东西了啊,不过呢,因为啊,没有人帮忙,所以他们最后只能自己啊,也走一步歇一下,走一下拿一点点。那但不管多长时间,最后都成功的将这些行李搬进了自己的房间,你看他们其实是可以做到的,那么实验呢,这个时候就正式开始了,那么在未来的一周的时间内呢,这些啊,老人谈论的话题呢,就是20年前的政治话题,社会话题。那么收听的也是20年前的广播节目,包括电视节目,播放的也是20年前的音乐,阅读类是20年前的报纸和杂志。
那么刚开始还记得吗?他们分为两个组,一个叫实验组,一个叫对照组,那么两组人唯一不同的是实验组的老人呢,被要求用现在时进行交流,就是当下他们这个所有谈话的内容都有反应,现在是1959年啊,那这个任务可不简单呢,因为这不是让他们假装活在1959年,而是尽量让他们的心里完全回到过去。也就是让他们意识到说,现在就是1959年的自己。那么对照组的老人呢,被要求使用过去式进行交流,这样做的目的呢,就是提醒他们,现在并不是1959,他们只是在怀念过去罢了。你看,两个组完全不同。
然后这个实验呢,就正式开始了,各位你知道吗?到一周的时间呢,科学家发现效果很明显,实验开始的第二天,这些老人就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前呢,很依赖家人的他们,因为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老了,所以他需要有人帮忙,那么到了这个实验的地方呢,因为啊,没有人帮忙啊,比如说行李都是自己拿。而且所有的事情全部要自己做,那他们住进这个修道院以后呢,就积极的忙前忙后的啊,整理桌子啊,打扫卫生,几乎每一个人都能照料好自己的生活。那一周结束以后呢,科学家对他们进行了这个身体的检测,哎,结果发现两组人的,就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这些老人,就这16个老人呢,他们的听力,视力,体力啊,走路啊,体态,记忆力,认知,以及味觉的敏感度,以及熟的灵巧度等等,都有很大的改善,甚至有几个老年人还玩起了橄榄球,各位啊,不知道你熟不熟悉橄榄球啊,它其实是一个需要啊,跑动的,类似于我们的这个篮球,但是不一样的,但它是需要这个啊,活动的这么一个一个一个运动方式。那更有意思的是啊,实验组的老人相比对照组的这个变化更加明显,而且通过和一周前的照片进行对比,实验组的老人看上去最起码年轻了两岁。各位,这真的是是实在的一个科学的实验。
那么到现在呢?整个实验就结束了,这16位老人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仅仅是通过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年轻。他们的身体就真的做出了相应的配合,各位你看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真实的就这么发生了,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这些年一直做一线的健康管理。所以我真的很对这个实验有很大的启发,我来谈谈我的这种理解啊。
回到刚才我们的主题,为什么我个人认为说衰老它是一个被灌输的过去式的概念呢?首先你看啊,在过去那个时代啊,我们的人均寿命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比如说上海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5岁左右,各位你知道吗?20年前,30年前,40年前,人均寿命可能是50几岁,60几岁啊,那时候啊我们说人们的这个食物啊,包括人们的生活环境呀,包括人们的医疗条件呀,等等,你会发现跟现在都没有办法比较,你比如说那过去前几大死因很重要的都是那些传染的疾病啊,比如说肺结核呀,这种各种传染类的疾病,可是你会发现,今天的十大死因排名前面的已经不是这些传染性的疾病,而是各种慢性疾病,比如说肿瘤。
你看过去啊,我们说中国在60年代的时候,有很多的家庭还完全吃不饱饭,甚至有很多偏远的地方的这个家庭常年的啊,吃的食物严重的营养不良。那么他们早期严重营养不良,所以就会导致他的免疫力,体能,体质其实非常弱,所以很容易受到感染,那么感染以后呢,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条件也非常落后,要么是缺医少药,要么是这个根本得不到那么好的医疗照顾,所以你会发现过去的人。在这个稍微年轻的时候还能扛一扛,稍微年龄一大啊,那么你会发现弯腰驼背,然后这个啊,脑子不清楚啊,然后各种各样的慢性的健康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其实这是啊,我们说有原因的。
那么这个原因其实就是啊,我们说食物的匮乏,然后营养的匮乏,以及这个我们说发生的各种啊,慢性疾病以后,不能及时的得到有效的医疗的这种照顾啊,很多的这个年轻的生命啊,二三十岁啊,四五十岁,可能就因为感染某一种病毒啊,加上自己的体能很差。就可能就结束了生命,所以过去啊,尤其是这个啊,比如说农村啊,我是生活在农村很多的这个啊,我们家乡的人常年的干这个体力活。常年的这个晒太阳,所以你会发现他们啊,可能40多岁,50多岁,看起来像啊,很老很老的这个年龄,所以他们一般啊,在在这个稍微年龄大的时候,就身体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基于这个判断,过去人们一直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时间一长呢,人们就把啊,衰老两个字连在一起了,也就是说,因为过去啊,基本上年龄稍微大一点,也就是我们是老。就会出现这种器官的衰竭啊,人也走不动了,因为肌肉也萎缩啊,这个大脑就开始不清楚了,这个家都找不到了。加上这个抗病毒,抗疾病的能力其实很弱啊,稍微发生点疾病,可能就一病不起,一病卧床,然后就躺在床上,只能等死,所以这些东西给人们留下了印象,哦,原来年龄增长,老了以后呢,就是会走不动,就是会记不住东西,就是会这个爬不动楼,就是会这个无法干活啊,甚至无法自理啊,甚至说一一定会发生各种慢性疾病,所以今天人们仍然,尽管时代改变了,但是人们仍然是这么认为的。
再加上刚刚我们讲的那个实验。年龄稍微大一点啊,我们国家尊老爱幼这个文化啊,其实很好啊,但是可能如果说我们过度的这个使用这个概念,那么就我们就认为说年龄稍微大一点,比如说我们孝敬父母,就是,哎,爸妈你别动了,你别动了,你老了,你你别摔着了,你走路的时候小心一点,可能他并没有这一个产品就会提前拄上拐杖,这个就等于给给我们的身体呀,传递了一个信号,你没用了,各位你要知道说身心它是一体的啊。这一点啊,我是体会非常深的,当你心里,你看那个实验,当人们真的认为自己年轻20岁的时候,并且啊,真的是啊,这个实验的时候啊,这个环境啊,让自己觉得。年轻的时候,你看,就一周的时间,人的生理就能够跟着做出对应的改变,甚至有人看,还可以打起橄榄球,这多么神奇。
但是各位啊,生活在这个啊,现在的大家,我们不是过去,我们说跟过去有几个改变,第一个我们的饮食的丰富度比过去其实是。是好了很多,今天啊,我们谈论了已经不是说吃不饱的问题,而是所谓的这个啊,过剩的问题,比如说啊,社会上流传的那个营养过剩啊,当然这是一个很不全面的说法,准确的是单一营养过剩,但是总体比过去来讲,那是摄入了很多啊,你比如说过去啊,一年才能吃到一次肉,那现在基本上每一天啊,家家户户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肉,那肉里面还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是过去人们就严重缺乏蛋白质。所以你会发现说,他可能稍微年龄大一点,就弯腰驼背,他的走不动了,因为很简单,蛋白质的缺乏,他的肌肉弹性,肌肉的这个张力就会下降,肌肉就会萎缩。
那肌肉一萎缩啊,这个你的脊柱就无法支撑,你肯定是弯腰的,你看我驼背的,那么肌肉一萎缩,那么肌肉没有弹性,你就站不直,因为因为我们站直其实不是骨骼的功能,骨骼是个支撑最重要的,我们的跳能跑,这个肌肉它有非常。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这可是今天如果一个人啊,他的蛋白质充足的,因为这些事情,过去的人们说啊,五六十岁,七八十岁就走不动了啊,需要扶着走。今天如果你在这一方面,比如说在营养方面很充足,那么加上你十足的锻炼,你会发现你就算到了80岁甚至更大的年龄,如果你蛋白质速度,你照样可以,这个当然不一定有年轻小伙子那么活跃,这不可能的,但是你照样可以自理,你甚至可以,你看那个实验里面有人去。应该可以一周的时间打橄榄球,对吧,如果说你营养充足,你今天跑没有问题的,你甚至还能干活,绝对没有问题。
各位你看那个实验,我反复的觉得这个实验真的很棒啊,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说这个老为什么反复强调它是一个被灌输的过去式的概念,首先这种啊。人们理解的衰老是基于过去的认知,那么一一直延续到现在,那为什么是被灌输的呢?就是我们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说心引力,当一个人真的认为自己。老的时候,他的身体就跟着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那反过来讲,你看那个实验二,那16个老人,他们心里认为自己年轻了,他生理就跟着做出了改变,各位你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潜能的啊,这在生活当中啊,其实。每一个方面都能够做对应的说明,比如说你比如说一个人创业,当一个人创业的时候,遇到挑战,遇到困难的时候,当他认为不行了的时候呀,应该是不行了,他就真的不行了。
反过来讲,当一个创业者,他遇到这种啊,这种挑战困难的时候,当他坚信我一定是可以做成的啊,那么尽管现在举步维艰,但是我坚信我一定可以到达目的地,我坚信我一定可以达成目标,你会发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潜能被激调发出来,然后你这种信心就会感染他人,你会发现结局真的就因为你心理的改变而变得现实社会里面,现实生活里面也做出相应的改变啊,各位,就像我这些年处理慢性疾病一样的。当一个人说认为自己啊,可能检查只是一个一个指标的变化,当他认为坚定的认为自己就是病了,甚至他认为说这就是很严重的疾病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身体就会朝那个方向在发展,他的体能就一日不如一天啊。当人受到这个压力过大的时候,可能当场晕倒都有可能的。
可是各位反过来当一个人啊,哪怕就真的是确认了有这个肿瘤,比如说各位我们前在前前面的课程分享了两个关于癌症这个参与癌症这个决策的这个故事,一个叫李开复,一个叫林志军。他们两个就坚信自己,人家是真的得了那个重大疾病,但他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好起来,所以他就会做出积极的努力,可是结果他们就真的好了起来,所以各位身心他是一体的。就像我们啊,在生活中说你怕什么来什么,你越担心什么,什么越容易发生,所以我们为什么说啊,要要想好的啊,做好的,说好的,它其实真的有很大的这种科学依据的,所以各位。你今天如果认为说老了,老了,你就真的老了,如果你认为啊,你没有了,你还年轻,你的身体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当然了,如果你在后面的课程再跟着我们学习一些抗衰老的技术,比如说营养的支持,比如说蛋白质啊,包括肌酸这个各种,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的这种功能营养的缺失,因为年轻的时候,你在基础营养充足的时候,可以可以自行合成这些功能营养,当年龄增长的时候,比如说超过。所以的这个啊,人他的辅酶Q10的能力就会大幅度的下降,这个时候如果你做一些这种适量的营养的补充,加上其他的抗衰老的技术。再加上你心里的认知,我相信说如果你真的相信啊,今天的课程,那你发现说你很有可能就是那一个老但不衰的人,你可以老,但是你们几乎没有什么健康的问题,你老你八岁,仍然可以打篮球,你仍然可以干活,你仍然甚至比那个年轻人的活力还强,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课程想跟大家分享的,也是我想最想传递的意义和价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