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现在才明白的4个有关读书认知
读书,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从小就接触书本,一读就是十几二十年,如果按照一个人的平均寿命为85岁来计算的话,到大学毕业止,读书将占据我们生命中的四分之一。那,读书真的只是这个“四分之一”的事情吗?即将脱离学校的我,后悔现在才明白4个有关读书的认知。
01、自己的阅读基础差,读不进去。
每当拿起一本书,脑袋中总会蹦出奇奇怪怪的想法:自己的阅读基础很差,完全看不懂;看不进去!怎么办?在现实的场景更是屡屡受挫,这不懂,那不懂,放弃。
然而今天,书对我来说好像是一种解药,心烦意乱时,拿起一本,开始翻;睡不着时,拿起一本,开始翻;没事做时,拿起一本,开始翻;缺能量时,拿起一本,开始翻。
2019年,不知不觉我已翻过了几十本书,回头总结,似乎读书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我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读书,安抚了我的烦恼。
在读过的那些书里,之所以没有给我多大的改变,一个重要的原因:读时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需要,以前采用的是一种观光浏览的阅读方式,它带给我的更多是一种探索的精神,这种方式常常会给我一种读书无用,自己的阅读基础很差,读不进去的感觉,没有解决当下的问题。
除了自己的阅读基础差,读不进去思想影响外,自己平时选书时出现了方向性的错误:一开始没有选择自己能读得进去得书,以及能给自己提供成长方法的书。所以常常会出现读不进去的情况,所以常常是三分钟热度,而并没有真正养成阅读的习惯。
02、读过的书一定要记住。
上学时,为了准备考试,常常要背诵书里的内容,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恨不得把那些重要的知识刻在脑子里;然而在阅读时,还希望自己尽可能多地记住更多东西。但是,要读的书那么多,怎么可能都记得住呢?
在阅读之初,便成了个贪婪的人,希望尽可能记住更多东西;但,对于一些特别好用的内容,并没有记住,更没有用上。
忽然才明白:用,是更好的读。
对于那些经典的书籍,好的内容并没有多读几遍,重读;读的过程没有积极思考,这到底怎么去用,也没有真正去用与人分享并且努力做出成绩,所以那个能不能记住的问题一直存在。
其实读书并不一定要记住,对于一些特别好的内容,希望自己能记住,但我更希望自己能用上。而在读的过程中多想怎么用,才是更好的读。
03、没有大块时间,碎片化阅读不好。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以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的,看的很有味道,并不想停下。然而这种做法是比较局限的,这前提是你得有有一大段空闲的时间。但生活中,大家都那么忙,如果必须要有大块时间才能读书,那么,我相信很多人都对读书这件事情都是放弃的。
这种集中阅读的思想阻碍了我,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有时更是因为时间短而不读;我忽略了碎片化的重要性,常认为它不好,但没有认识到碎片化阅读也是阅读!其实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大块的时间读,读书,它本该就是生活化的事情。
04、写不写读书笔记。
在读过的书里,大都只是停留在阅读层面,有时候也做一些思维导图的读书笔记,但效果不大,经常没过几天就忘,这严重挫伤了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
001 有哪些内容是我用的上的?
002. 针对每一个内容,我应该怎么做?
该总结了:
01自己的阅读基础差,读不进去。那就多读,猛读,以及多读自己能读的进去的,能给自己提供成长方法的书。
02读过的书一定要记住?记不住就不读?别傻了,用,才是最好的读。
03没有大块时间,碎片化阅读不好?自己安排,有空,那就多读一会;没空,该干嘛干嘛。
04写不写读书笔记。读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有哪些内容是我用的上的?针对每一个内容,我应该怎么做?
-End-
记得给我点赞鼓励哦。如果你喜欢,记得关注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