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培训机构要谨防死灰复燃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办公厅近日通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截至10月15日,全国2963个县(市、区)已启动专项治理整改工作,其中1015个县(市、区)已基本完成专项治理整改任务,县(市、区)完成率34.26%。(11月5日 中国教育报)
对于培训机构的整顿,2018年应该是力度最大的,也是收获最多的。教育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县市区基本完成专项治理任务便是最好的的证明。按照这样整治力度与速度,再过两三年,培训机构将回归到正常状态,不再乱象丛生。但是这必须有一个前提,必须严防其死灰复燃。
培训机构初衷,就是让孩子的课外有好去处,不至于过着无人看管的放羊生活,家长也省却一份担心。课外培训的宗旨是延伸课堂学习内容,培养兴趣爱好,挖掘孩子潜能;即使培优辅差,也只能是少数孩子个别科目,也就是日常所说量体裁衣看人下单。培训机构必须立足课外而非课内,延伸拓展而非炒现饭,重在发展素质而非操练应试分数。培训教育应该有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培训机构应该有有自己独立的师资队伍。培训机构与学校是教育的两架马车,让孩子校内校外都能够接受良好教育。培训机构只能赚取与其匹配的利润,而不能成为巧取豪夺财富的暴利行业。
然而,培训机构并没有按照社会的美好愿望方向发展,而是演变成孩子升学的竞技场。很多家长送孩子上培训机构目的变得赤裸裸,就是要成为升入名校的敲门砖。
培训机构将家长这一目的奉为保佑发财的菩萨,便投其所好,将课外素质提升抛之脑后,不再围绕兴趣爱好做文章,而是将能够提高多少分来吸引眼球。为了能够让更多家长送孩子来,众多培训机构已然就是频繁炒学校课堂现饭,更是瞅着升学考试不放,瞅着名校自主招生不放。培训机构只要在升入名校占有优势,再怎么搬弄应试教育也不愁生源。一些民办机构不惜走旁门左道,私下与名校联手,搞什么这比赛那比赛,然后用这些比赛作为升入名校资本;或者干脆与名校联姻,直接为名校招生代劳。
有的培训机构为了借助学校名师声望与能力,开始利诱在职教师为其站台,导致一些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培训机构为招揽生源,私底下与任课教师联手,让任课教师为其拉生源。由于孩子这么多,家长又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培训机构往往成为很有利润的行业,一些无资质的的加入其中,舆论混杂的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在公办学校严禁办班补课与减负政策下,培训机构不仅生源爆满,而且价格也开始暴涨,学生负担更重,应试教育更为突出。
培训教育有如脱缰的野马,让应试教育如火如荼,让素质教育很难生根,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生竞争压力加大,家长经济负担不轻。一些培训机构名不副实,严重背离教育规律。培训机构与名校联手联姻,直接影响教育公平。在职教师参与培训教育虽分得一杯羹,却亵渎教师尊严与荣誉。面对培训教育越来越偏离轨道,今年国家多部门祭出组合拳实行有史以来最严厉的专项治理,终于让一些没有资质的黑、假、仿培训机构遁形。让不少培训机构开始规范办学,培训市场有了明显的降温,培训教育开始逐步走上正轨。
目前只能认定为培训机构的整改取得了阶段性初步成果,还没有走上良性发展轨道,随时都有可能死灰复燃。要防止培训机构乱象死灰复燃。就必须将专项治理举措一以贯之,要将禁补减负一样长期保持高压态势,唯有将这种专项治理一严到底,那些暂时遁形的缺乏资质的培训机构才不会卷土重来。
但专项治理毕竟只是权宜之计,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培训机构将高压威力下的规范行为变成自觉行为。要知道课外培训也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就会出现这些年愈演愈烈的乱象,弄好了则是学校教育弥足珍贵的补充。如何趋利避害,这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认真研究,为培训机构如何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好思路。在这种思路指引下,让培训机构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培训机构只有在办学上有了自觉行为,不再留恋过去的行为,才不会走老路。而这才可称得上解决了培训机构问题,而这一点尤为重要。
当培训机构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时候,我们决不能陶醉其中,而要谨防其乱象再重现江湖。专项治理不放松,集思广益为培训教育探寻新途径,则是秘笈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