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系列】《孟子》(梁惠王下)第一节
此节内容是在说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好处与重要性。
前半段:孟子从庄暴处听得齐宣王喜欢音乐,孟子说了第一句:“则齐国其庶几乎”;随后几日,孟子拜见齐宣王,齐宣王告知孟子“只好世俗之乐耳”,孟子说了第二句:“则国其庶几乎”。
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说宣王好“世俗之乐”国家就治理的差不多了呢?其一、是为了引出下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概念;其二、把王与百姓看作是一个整体,一个国家的全体人类都有着共同的好恶(音乐只是其中一个例子罢了),这个国家一定会安定,一定会统一。那么,国家也就治理的差不多了。
引申:要让国家乃至世界一直和平统一下去,关键在于民众是否有可能拥有共同的好恶与观念。现如今,庞大的人口基数,要使得全民众在真正意义上统一好恶基本上不可能,唯一能够做的仅仅是确立人性的立场(善恶)。以善念作为基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诠释善念的方法,而其中相类似的方法则让一些人们群聚在一起以团体的方式去贯彻、发展、传承这份善念(拥有善念共鸣的人)。不同的团体组成一个庞大的世界善念人口基数,以不同的方向朝着共同的伟大目标前行(至善),随后,在世界范围意义上达成安定与统一。
第二个问题:既然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才能达到则国其庶几乎,那么,孟子难道就真的那么肯定当代的音乐与古代的音乐相似或者一样吗?答案是肯定的,孟子坚信当代的音乐与古代的音乐一样。
引申:为什么能那么肯定与坚信的说出“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所喜好的音乐种类(类别),只是世俗对外物表现当中的其中一种,而世俗所对这些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艺术的好恶,能够完完全全的体现出当下世俗的风气到底是如何。民风淳朴、善良、忠厚……民众所热爱的文化艺术定然不会是淫靡、浮躁、恶劣的(淫靡、浮躁的音乐的出现在圣人眼里就是一个国家毁灭的征兆)……,而,齐宣王喜欢的是在如此民风之下的音乐,说明当下的社会民风导向正确,君王认知正确,且君民同乐,共同前行,何愁国家无法治理妥善。
中间段:孟子以问答的方式让宣王自己懂得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浅层含义(从人之常情来论)。
引申:很多时候,人会连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了。其实,不是真正的不懂,而是心里或是脑子里有一个结没有解开,从而导致怎么想都得不到正确的答案。此时,不妨试试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用最简单的问题,回答出最简单的答案(有时简单的答案也可能是真理)。
后半段:孟子以与民众相关的实例来劝诫齐宣王应该与民同乐才能长治久安。
引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利益建立在其他人的损失之上,如果这样做,就有可能得不偿失。要想自己也能在社会上活的开开心心,自由自在,那么,在社交中就别忘了考虑到其他人的切身利益。这样,对于生活、事业、学习都一定会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