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朱家峪《闯关东》之旅
大年初四,老公开车我们一家三口去了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的老家朱家峪。
闯关东文化虽然天气晴朗,可是气温仍旧很低,即使如此,也抵挡不住大家想要外出游玩的野心。如今疫情防控放开了,我们山东省的4A级以上景区从大年初一到阳历3月31日全都免费开放。正值春节假期,高速路也是免费的,各个旅游景点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我们一家三口就是其中之一。没敢选特别火爆的景点,想着朱家峪比较偏远,去的人会少一些,结果等我们要有的时候,停车场已经满了,朱家峪的石板路上挤满了游客。此时倒是觉得老公提议的早出发是对的,错峰出行,不至于摩肩接踵,只看别人的脑袋。
电视剧《闯关东》已经播出很多年了,前几天刷抖音又温习了部分故事情节,依然被朱开山一家的命运起伏所吸引。
为什么要闯关东?
都说东北的黑土地是宝藏,清朝末期,黄河下游连年受灾,就算清政府颁发了禁令,杜绝关内人往东北跑。但饭都吃不上了,禁令和关卡在前,也挡不住难民去东北求生。按照政策,关内人往东北跑,是越轨犯进的行为,所以难民进东北是需要闯的。
闯关东的难民中,山东人占据最大比例。谁也不想背井离乡,尤其在那个年代,中国的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农耕文明占据主导地位,但只有去东北,才有一线生机,等在老家,只有死路一条。
什么是闯关东文化?
闯关东,闯的是一种敢为人先、重义守信;闯的是一种热血丹心、民族气节。
此行还有一大收获就是偏僻的山村对教育的重视。有一处进士故居,还有一处比较有钱的羊倌故居,两家论财力差不许多,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书房。羊倌家再有钱不会僻出一角作为书房,进士家“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训悬挂高堂,警示后人当以读书为业。
进士故居朱家峪最好的建筑是一所学校,大概有前后至少三进院落。虽然现在已经被用作宣传闯关东文化场所,但是听导游员讲,即使现在恢复,院落依然符合学校教育的基本硬件要求。
从上面两点,我们一家总结,山沟里再穷,只要知道重视教育,就一定会有有出息的人。从光耀门第的老进士,到闯关东的朱开山,再到现在把朱家峪宣传出去,带动周边群众富裕起来的能人,都离不开教育的浸润。
教育不见得只有读书,若要长长远远,还需一技傍身。打铁师傅在闯关东的路上,带着简单的几样工具,就地取材,走到哪里就打铁打到哪里。不但维持了生计,还让章丘铁锅也远近闻名。有一技傍身,走到哪里大概率都不会饿着。尤其现在的太平盛世,只要肯吃苦,愿意学,埋头干,都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怕的是不肯吃苦,既不愿捧起书本,也不屑去学技术的孩子。
一不小心又想到了学生,真是三句不离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