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沉默的大多数【读书笔记】

2020-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老字号可乐

作者:王小波

读书笔记员:老字号可乐

本文字数3300,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

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1、君特.格拉斯在《铁皮鼓》里,写了一个不肯长大的人。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在我周围,像我这种性格的人特多——在公共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起初我以为是因为经历了残酷的时期(文革),后来才发现,这是中国人的通病。

2、我是这么想的:与其大呼小叫说要去解放他们,让人苦等,倒不如一声不吭,忽然有一天把他们解放,给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总而言之,我总是从实际的方面去考虑,而且考虑得很周到。幼年的经历、家教和天性谨慎,是我变得沉默的起因。

3、好的人不光在书本上学习,还会在沉默中学习。这是我人性尚存的主因。至于话语,它教给我的是: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文化革命”进行到底。当时话语正站在人性的反面上。

4、在这方面有个例子,是古典名著《红楼梦》。在那本书里,有两个姑娘在大观园里联句,联着联着,就冒出了颂圣的词句。这件事让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两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躲在后花园里,半夜三更作几句诗,都忘不了颂圣,这叫什么事?仔细推敲起来,毛病当然出现写书人的身上,是他有这种毛病。这种毛病就是:在使用话语时总想交税的强迫症。

5、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

6、一个人写自己不懂得的事就容易觉得这样浪漫。

7、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是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

8、现在我认为,愚蠢是一种极大的痛苦;降低人类的智能,乃是一种最大的罪孽。

9、古人曾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10、在一切价值判断中,最坏的一种:想得太多,太深奥、超过了某些人的理解程度是一种罪恶。我们在体验思想的快乐时,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不幸的是,总有人觉得自己受了伤害。

11、作为墨子的门徒,我认为理智是伦理的第一准则,理由是:它是一切知识分子的生命线。出于利害,它只能放到第一。当然,我对理智的定义是:它是对知识分子有益,而绝不是有害的性质——当然还可以有别的定义,但那些定义里一定要把我的定义包括在内。

12、我对国学的看法是:这种东西实在厉害。最可怕之处就在于那个“国”字。顶着这个字,谁还敢有不同意见?这种套子套上脖子,想把它扯下来也是枉然的;否则也不至于套了好几千年。它的诱人之处也在这个“国”字,抢到这个制高点,就可以压制一切不同的意见;所以它对一切想在思想领域里巧取豪夺的不良分子都有莫大的诱惑力。

13、认真的思索,真诚的明辨是非,有这种态度,大概可以算是善良吧。

14、对于我本人来说,学习自然科学、阅读文学作品、看人文科学的书籍,乃至旅行、恋爱无不有助于形成我信念,构造我的价值观。

15、一本书,一种学问,假如不对我的价值观发生作用,就不值得一学,不值得一看。

16、任何一个知识分子,只要他有了成就,就会形成自己的哲学、自己的信念。

17、 据野史记载,中亚古国花刺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主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主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

18、假如把世界上所有的学者对本学科用途的说明做一比较,就可以发现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说:科学可以解决问题,但就如中药铺的药材可以给人治病一样,首先要知识完备,然后才能按方抓药,治人的病。照这种观点,我们现在所治之举,只是完备药店的药材,对它能治什么病不做保证。

19、花刺子模的信使早晚要变得滑头起来的,这是因为人对自己的处境有适应力。

20、假如混得不好,就改检讨一下自己的嘴是不是不够甜。

21、人活在世界上,不可以有偏差;而且多少要费点劲儿,才能把自己保持在理性的轨道上。

22、一种科学文化,一种是文学文化,把两种文化合在一起,就是人类前途所系。实际上,是创造了这两种文化的活动——人类的思索,才真正是人类前途之所系。

23、实际上,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天才发现都不是金钱直接作用的结果。金钱,权利,这在现世上是最重要的东西。

24、就以攻克癌症为例,科学家默默地想科学,用科学,不定哪天就做出一个发现,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如果要约定一个期限,则不管你给出多少钱也未必成功。

25、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荡荡,仰之高。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来的人类的智慧的积累。当然是值得尊重的。

26、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识,经历过若干个阶段。首先,视科学如洪水猛兽,故而砍电杆,毁铁路(义和团的作为);继而视科学如巫术,以为学会几个法门,就可以船坚炮利;后来就视科学为神圣的宗教,拜倒在它的面前。他老人家成为一位有成就的历史学家后,才体会到科学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认为他最后的体会是对的。对于每个知识分子而言,他毕生从事的事业,只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而不是顶礼膜拜。

27、科学家维纳认为,人在做两种不同性质的事,一类如棋手,成败由他的最坏状态决定,也就是说,一局里只要犯了错误就全完了。还有一类如发明家,只要有一天状态好,做成了发明,就成功了,在此之前犯多少次糊涂都可以。

28、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明白是在干什么,然后再决定是不是需要积极和振奋。

29、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价值取向,二是在这些取向上取得的成就。很显然,第一个方面是根本。

30、你要明辨是非,就要把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都搞清楚。

31、因为他们在圣人之言前面都加上了前缀“夫子曰”。此种怪诞的情形提示了儒学的精神:让儒士成为圣人的精神复制品。

32、人和人是不平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异。这就提示说,由知识的差异可以产生权利。

33、学习文史知识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代的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将来,他生活在从现在到广阔无垠的未来。假如你什么都不学习,那就只能生活在现实现世的一个小圈子里,狭窄的很。

34、知识的另一种作用,它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未来和现在,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有趣。

35、为了变得聪明,就需要种种知识。不管电磁感应有没有用,我们先知道了再说。

36、伦理领域的论域也和其他论域一样,你也需要先明白有关事实才能下结论,而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只要你是个好人,或者说,战对了立场,一切就可以不言而明。不管你学物理也好,学数学也罢,都得想破了脑袋,才能得到一点成绩。

37、换言之,你以为旧有的价值取向都是对的,无需为之动脑子,就会节省大量的精力,干起呼吁、提倡这类事情时,当然精力充沛,无人能比。

38、我们为什么要怕哲人王的打量,照我看来,此君的可怕之处首先在于他的宏伟志向:人家考虑问题是人类的未来,而我们只是人类的几十亿分之一,几乎可以说是不存在。

39、萧伯纳写了《英国佬的另一个岛》,有个剧中人对爱尔兰人的生活态度做了如下描述:“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地,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片地,一只猪......”不知为什么,我看了这段话,脸上也有点热辣辣。

40、弗洛伊德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点歇斯底里。所谓歇斯底里就是按不下心头中一股无名火,行为失范。”

41、年轻时读过莎翁的剧本《捕风捉影》,有一场戏是一个侍女和就要出嫁的小姐耍贫嘴,贫到后来有点荤。其中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小姐以后进天堂,一定是脸朝上!”

42、东西方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人沉迷于物欲,而东方人精于人与人的关系;前者从征服中得到满足,后者从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中汲取幸福。

43、人满足物质欲望的结果就是消费,人际关系和谐也是人避免孤独这一需要的结果。一种需要本身并不会过分。需要本身只有一分,你非把他弄到十分,这原因大家心里明白,社会对个人不是只有好作用,它还是个起哄的场所,干什么事都要和别人说好,赢得一些喝彩声,正是这件事在导致自激。

44、 后来程序能走通,题目也也做得出来,不光有大便通畅之感,还感觉自己正在变聪明——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这样的经历:做成一件事,又做成了一件事,逐渐地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了把握。

本内容信息来源于原作者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读书笔记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