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去死亡体验馆吗?
最近一期奇葩大会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原生家庭理论武志红老师,也不是富二代戚帅的烦恼,而是一个经营者“死亡体验馆”的年轻人丁锐。高晓松问他,原话我忘了,大意是问生活的比较苦的人比较恐惧死亡还是那些活得比较好的人相对恐惧死亡。丁锐回答说,没有充分活过的人,最怕死。不知道这句话击中多少人的内心。
不记得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怕死的。 记得自己小时候是一个很轴的人,钻牛角尖。看到影视剧中那些备受折磨的人苦苦扎挣,十分不理解。心想,那么痛苦为什么要坚持呢,大不了一死。是啊,很多人走绝境,内心会想大不了一死,那时候什么绝处逢生其实真的很虚无。小时候对于死亡可以说是多么无畏,也可以说是无知。对死亡的态度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可能是父亲生病动手术躺在病床上虚弱的样子,可能是母亲精神恍惚到的把我错认是她最小的妹妹,更也许是早上醒来看到阳台上阳光落在兰花上那一刻的温暖。不知不觉中,我们对死亡产生了恐惧,对尘世生出留恋。
想起倚天屠龙记里有一句话,生亦何欢,死亦何苦。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记得看过一个新闻,一个拾荒老太太每天艰难的背着沉重的物品拿到废旧回收站去卖,小小的身板被重物压弯成半圆,她要养活她有智力障碍的儿子。这个世界并不美好,甚至有很多人活的很艰难。你可能不知道你身边的同学、同事在表面平静的背后是多么痛苦的挣扎多么艰难的支撑。
这期奇葩大会,第一次了解这世上还有“死亡体验馆”这种东西。默默感叹一句,还真的是什么行业都有哇。不过它所传达的理念却十分打动我:如果死亡终究会来临,为何要选择惧怕,而不是和这个世界拥有一次认真的告别 ( 去体验死亡的人们,十二个人一组,参加12轮游戏。每一轮游戏要淘汰一个人,被淘汰的人要穿过“无常之门”,经过“焚化炉”,“子宫”,最后“新生”) 。每一轮游戏的问题都很犀利很极端,比如“你是反恐队长,恐怖分子在一栋楼里安装了炸弹,拆除炸弹唯一的办法就是折磨恐怖分子2岁的女儿。你选择折磨这个女孩,救一整栋楼人的生命?还是不折磨这个女孩,放弃整栋楼人的生命?”死亡体验馆会让你不得不直面一些你从来拒绝去思考的问题。
我想之所以令我动容,是因为我第一次认真梳理自己对于死亡的心路。从少不经事对死亡的无畏,到成年后对死亡的惧怕。我想大多数人肯定都惧怕死亡,虽然理由各有不同。思考死亡是有意义的,倒不是为了以后不惧怕死亡,而是能够更好的跟生活相处。所以,如果有机会我会想去死亡体验馆,那么你呢,你愿意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