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再简单一些
最近注销了豆瓣。
在豆瓣上并不是活跃用户,只是在其中一个小组里比较积极。因为从小组里获取了一些信息,觉得也有回报组员的意思,就发了几个帖子分享自己的教学感悟,结果居然招来个别人专门开了个小号攻击我,说我装X什么的。说到底也是玻璃心,瞬间就觉得没意义了。最后特地找了小组的创建者帮我删了帖子,彻底离开。
其实很早就有离开社交网络的念头。关闭了几个博客,人人网也在几年前就注销了,Facebook基本不玩,不玩微博不玩twitter。现在只剩下QQ和简书。一度很想关闭QQ空间,常常有人转发一些很吓人很恶心的图片,一不小心看到了,就会影响睡眠,现在已经屏蔽大部分好友的动态了。关闭它基本上是早晚的事情。微信基本和手机是一个功能,只用来联系要好的朋友,连朋友圈的功能都没开。
希望简书不要变成社交网站。大家安安静静写东西,看东西就好了。但是简书不一定这么想,而且发展的过程不一定控制得住势头。豆瓣最初也不注重社交,最后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有在上面卖东西的,有在上面堂而皇之骗人的,一滩浑水。
甚至觉得,发图片的功能都没有必要。当然,程序员那么多,配图用来说明一些东西的话,更方便。偶尔看到大面积发照片的人,个别文章有征友的样子,反正就觉得很奇怪。和简书的环境格格不入。
有的人喜欢一个工具有多种功能,比如智能手机,能看电影,能看书,能写东西,能打电话,还能当手电筒等等。我不喜欢。我喜欢一个东西就干一件事情。或许是自制力太弱,控制不了工具,反而被工具控制了。当我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就争取避开这样的多功能工具。
所以我喜欢Kindle,一个工具就干一件事情。但是现在也出现了各种麻烦,东西越来越多,手机、Kindle、电脑、平板、MP3、硬盘、相机,再加上各种数据线、充电器,就实在是太可怕了。
Kindle不是自己买的,当时工作忙,学校发的平板也可以看书,没这个需求,最后男友给我买了,毕竟最后平板还是要还给学校的。
家里东西一多,我就会恐慌。回国前,发现冰箱里还有不少东西。大部分是好友买的。去年好友来的时候买的零食还在。四月好友放春假,过来玩,买的汤圆也还在。刚到美国,我就买了银耳枸杞红枣打算煲粥,结果一年过去了,银耳还是包装完好的。有时候就抱着,可能偶尔会做啊的念头,买了之后才发现那个偶尔事实上等于零。我很少屯别的东西,食物是个例外。这个不是好习惯,得改。
最近在男友的城市,二线城市都算不上的地方,这些年竟然有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趋势,去商场试了几条裙子,都得大几百。满目望去,商家在不断刺激大家的消费欲望。
在美国时,有时候去同事家做客,他们的家里还在用那种体积很大的电视机。年轻老师除外,年长一点的,还在用那种老式的手机,屏幕很小。基本只有三个功能:打电话、发短信和发邮件。飞机上遇到的在读书的人们,用的Kindle也都是老式的,有按键的那种。而国内,满大街的iPhone。回来的感觉就是大家都好有钱,电子产品更新的速度很快。
有时候,人不是真的需要某样东西,而是看大家都有,就有想要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