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系列 3 | 冒犯经典 | 魏小河

知道魏小河是因为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公众号,推荐的是魏小河,那时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位作者。
原谅我自己的孤陋寡闻,因为实在是对现在的很多文学作品不太关注了,看到介绍魏小河的作品及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因为经典需要常读,并且最关键的要有自己的见解,加上这本书的出版社是三联书店,我最喜欢的出版社之一,所以购买了此书。
十一月十四日收到,两日内读完,然后就放在书架上了,今天收拾书架的时候,又看到了那个经典的封面,实在不忍放下,就这样做点记录吧。
朱自清先生曾经有一本书就是经典常谈,而魏小河先生的这本书起名冒犯经典,着实有着自己的意味。
其实我们读书最想获得的是作者的经验和感受,大部分经典自然带有这样气息,读的过程中是潜移默化的与你产生共鸣,内化于行,去掉华丽,留下质朴,所以读魏小河先生的文字大有这样感觉。
冒犯经典实际上魏小河先生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感想感悟,有些见识和通常理解的经典见解不同,这是作者本人的额看法和见解,不管如何,属于自己的想来都是非常欣慰的。全书分为邂逅散文,坠入小说,追问世界,冒犯经典四个部分组成。
邂逅散文,为什么是邂逅呢,而不是遇到,也不是认识,《诗·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毛 传:“邂逅,不期而会。”还有夏衍在 《长途》写到“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广州退出时在柳江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总有一种不期而遇的情景在里面了,不是刻意求之,所以邂逅散文本身就带有着自然的味道,散文真正的好处在于它抓住时间,那些放在记忆里会被吹散熄灭的故事与情绪,被文字定格下来,对自己是一种满足和交代,对他人,更是一处别样的风景。人与人之间,生活与生活,相同有不同,散文给我们提供了这些微妙的差别,并且永无休止的持续下去。
坠入小说,就像流落到一个未知的世界,它是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我们经历的所有,又反过来能帮助我们理解现在这个世界,虚构的未必就是虚假,有些时候反而显得更加真实,曾几何时,我们着迷于小说里的世界,因为我们会在其中体会欢声笑语,体会痛苦不止,体会既说不出又无法形容的情感,总之在小说中,我们可以带入自身的情景,活成了别人,或者成为了自己,这就是小说的魅力。
追问世界其实是在不断的追问自己,自己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世界如何对待我们,我们曾经有过的迷茫与愚昧,有过的先见和卓识,其实都是一种幻象,终将幻灭。尽管我们不断追问和反思,其实我们只为追究一个,就是世界的真相,在物理世界的追问世界的边界在哪里,在精神世界里追问我们到底为了什么生活,在物质世界中追问存在的价值,毕竟我们的记忆有限,经验有限,知识有限,更可怕的是时间有限,但是这都阻止不了我们追问的脚步,因为我们好奇。
冒犯经典实际是经典重读,对其中自己耳闻能详的故事做出自己的见解,这已经足够了,这部分前言的部分却说出了一个道理,我们之所以大部分时间赶到迷惑或者疲惫,不是因为我们累了,而是因为我们面临的选择增多了,面对碎片化的阅读,断章取义式的分解,浑沦吞枣式的吞咽,根本没有自己的观点,我们丧失了选择的自由,我们不断反复,在这其中消耗自己宝贵的时光,实际上我们面临着被消费的可能。读书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的是读一些经典,遇见真实的自己不是很好吗。
细数这本书中所列举的书名,有些是自己也没有见到过的,不过读了魏小河先生的文字,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至少可以通过闻一个鸡蛋知道这个鸡蛋是否好坏问不需要买了之后尝了才知道,这本书的文字优美流畅,正如序言写到的那样,作为一个娴熟的读者,对经验充满了好奇,仿佛看到了宏伟建筑,并不是先顶礼膜拜,而是想轻触一下那石阶,感受一下其实体,这应该是青年人应有的态度,幸好,知道这些的时候我还未到中年,也幸好邂逅了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