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秀你的年夜饭,我秀我的书评。
文/一只小喵啊
你秀你的年夜饭,我秀我的书评。这是一本跨越十三年的有关情感类的书,有关亲情。因为也是十三年,特去读当前热播的《国民老公》原著一读,较之《傅雷家书》,不经有所感。
爱情与亲情不同。
十三年,爱情或许最美好的模样是相敬如宾,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最后的爱情,是双方变成知己,所以爱情是越变越淡的,淡到生活的油盐酱茶,或者淡如水。 十三年,亲情是愈加浓烈的,尤其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个不断见证成长的过程,父母的爱是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爱。
初读《傅雷家书》只是因为应付考试,浏览一遍以敷衍了事;然再读,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或许是因为初读时正青春,叛逆时期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习惯将别人对自己的好都认为是理所应当,这种心态导致我对这本满满流露出父爱的书没来由的厌烦,甚至有些不屑。以为天下父母一般好,整理成书,怕是矫情了吧!
书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动容:“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
突然想到,很久以前许过的一个愿望是希望影子是有颜色,应上傅雷的这一句,只想说一句:“即便是做影子,也希望天下父亲都能活出自己模样,做有颜色的影子,从而不断去渲染孩子。”小学课本里有一个文章是讲一个小孩与影子成为朋友的故事,我也期望天下父母都能与孩子成为朋友,就像傅雷先生一样,他所写的家信,经常会让我有一种错觉,这只不过是两个许久未见的朋友在交流心得罢了。
话说回来,的确,年少时的我们总把父亲当成一个英雄来worship(崇拜),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之俱来的是见识领域的增长,我们不断从外界获取信息,于是慢慢了解到,自己从前心里父亲那个伟岸的形象与一些人比起来,压根算不了什么,于是我们轻易的换了偶像,对父亲也少了些应有的崇拜与敬意。可是后来,当我们愈加多地认识到各色厉害的人了,我们换偶像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只是不再是父亲而已。
很多事想想就心酸,可是我们也无力改变什么,亦或许只是我们安于现状罢了。
据美国一个报道,“父亲没有陪伴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孩子长大后入狱的可能性比父亲一直陪伴孩子的可能性高出2倍多。”由此可见,父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绝对性因素,起到引路人的角色,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十三年里,1958年的父爱或许是有些欠缺的,由于傅雷先生长时间的翻译工作,用眼过度,影响视神经衰退,可是即使这样,他也让妻子代为书写,只为了不缺失孩子的成长。傅雷先生的信都是很有规律的,一个月三封信,一封千字信。在期间,也有埋怨儿子很多次,关于不及时回信,或者回信态度不好,寥寥几笔就带过,我想,我懂那种想了解孩子一切动态的心情,可有时候不经想,22岁的傅聪是否偶尔也会听腻父亲的话,然后反抗一下,故意一个月只回一封信,一如某一阶段的我,特别不爱接家人的电话。
这在这本书中,另我感觉尤为强烈。书中反复强调的是对艺术乃至人生的态度,从小对其的教条便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这本书,生活气息尤其浓郁,很容易拉进我与这书的距离,引起我强烈的共鸣。
我明白在这个快餐时代,很多感情都容易被我们一笔带过,可是傅雷却将这种爱细细渗进书信,等待他的孩子开启满满的父爱。这个快餐时代,我记得两年前家风二字还风靡,那时候连出卷也围绕这两字,可是如今呢,又有多少人提及。我明白很多事变得没来由,或许像是一种轮回,可是亲情永远没有更迭。
自从语文高考后,很少写千字文了,除非故事类,平时写到七八百,即便还有很多话想分享,也总是强迫自己停笔,要知道,将已经迸溅的思维扼杀在脑海中是件很残忍的事,或许惯性使然,自那以后,篇幅也写不长,这篇倒是例外了。
大年夜朋友圈都在晒年夜饭,因为忘记拍照又想晒点什么,于是这篇文章出来了,所以莫见怪。
这里是一只小喵啊。在简书里相遇不易,希望能彼此分享喜乐,本人是个经得起批评的人,欢迎点评。如果你能喜欢,再好不过。
你秀你的年夜饭,我秀我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