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澄老师的“甜面包热汤” ——工具01
一开始听到永澄老师的“甜面包热汤”模式,不明觉厉,感觉高大上。近来,在微信推送中写到了这个模式,那就应该好好地学习一下。先去盗图。
永澄老师的“甜面包热汤” ——工具01
T:Trigger,触发器;
M:Motivation,动机;
B:Behavior,行为;
R:Reward,奖励;
T:Trigger's Sensitivity,触发器敏感度。
永澄老师将这个模式称为“人类行为本质简化版”。这个模式,主要是揭示人行为本质背后的一些逻辑。
举个栗子:以前,我容易发火,似乎很小的一件事情都能点燃我的怒火,情绪不稳定。有次,在踢球时,我要发球,然后跟某A说我来发,对方说:谁发都一样,于是我就发火了。
来分析一下。这个事件中:
T:我认为我在球队中的作用的核心,无可替代,同时我的球技也是一流的,谁要和我抢夺球权,就是对我的“权威”的挑衅,我要坚决制止。
M:内心产生自我保护的动机。
B:选择暴躁的情绪表达将“挑衅”我权威的人赶走。
R:挑衅的声音减少了,我的权威得到了维持,我可以“认知放松一下了”。
T:整个过程下来,“谁挑战我的权威,提出质疑就是对我的挑衅”这一问题不断得到强化。
动机:在永澄老师的这个模型中,动机被比喻为“大象”,它是一个有着动物本能的东西。具体来说就是:
- 趋利避害
- 只顾当下
- 易被激怒
同时,永澄又把我们的行为比喻成骑在大象身上。在一般的情况之下,大象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的,乖乖听我们的话,但在受到诱惑之后,并且诱惑足够大之后,大象就不停使唤,骑象人也就只能任由大象狼奔豕突了。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很多年前的一个案例:在重庆市的一家商场里做广告,下面聚集了很多大妈大爷,商家看到这么多的人,于是就将做宣传的食用油扔进人群中,直接将人砸晕过去,造成了踩踏伤亡。。。可以看到,在于人群之中,人的辨识度下降,动机(M)更容易随波逐流,同时,奖励(R)物质化、可视化之后,大象就开始躁动起来了(可以看到,见识对于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动机是这一个模型的核心。永澄老师把它比作为发动机,“为你的心理过程、思想过程提供内部动力,是大部分行为的基础”。就我自己认知而言,动机是一个人心理表征的最直接体现之一,这一部分涉及人心里的两个“小人”,一个是自带光环属性的小小天使、一个是呲牙咧嘴的“小小恶魔”,他们常常打架,有时候天使胜利、有时候恶魔胜利,每一次“战斗”都会形成一次“选择”。许许多多的选择之下,就有了恒定的分布,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形成了。由于这一部分还有很多需要深挖的,有待于在今后进一步深入。
触发器:这也是我们平常不太注意的东西。主要是“开关”一般的存在(If。。。Then。。。),其实,更贴切的应该是“反射弧”:闻到了香味就留口水;看到了刀就想到了武士;摸到了软体动物就立马缩回手。我是很怕蛇这种东西的,记得有一次我在踏青的时候,看到了游弋在水中妖娆的水蛇,立马就发毛、炸了。。。
触发器,“主要过程有触发——识别——响应”,在没有识别的情况下,事情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的。譬如在以前,遇到问题后我都会反应:诶,这怎么这么难,我该怎么做啊?这种畏难情绪就是在没有识别的情况下自主产生的。近期,小伙伴在共度《思考,快与慢》,其中就涉及到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靠直觉来反映,系统2是靠理性来反映。我们所说的触发,走的是系统1通道。
因此,在“触发器”使用过程中,识别就显得很重要。一些人习惯于以自己的过往经历来进行识别,比如我上述所举例;一些人习惯于以信息来进行识别,比如我们常说的心灵鸡汤,在强烈的代入感之后,往往以主人公的行为思考来取代当前的我们,不顾每个人有不同的背景。为此,有意识进行思考、进行刻意训练就有必要了。
对于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永澄老师用了“超级主动”这个方法。
- 被动
- 主动
- 超级主动
这给了我们以自主的空间来支配自己的人生。自觉行动才能让结果发生改变;不积极主动,结果是不会变的。
奖励:奖励,在通常人眼里的看法是“物质奖励”,更少的人意识到精神奖励,少部分人知道“认知放松”在奖励中的作用。在永澄老师看来,奖励不仅仅是奖励,也起着一个“触发器”的作用。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自己不会被物质所“触发”,后来才慢慢意识到,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刺激不够大,边际效应还没有显现。比如,我给你一套房子,让你放弃你的事业,可能你会觉得这样不值得,如果给你一个小区,再让你选择,你可能会犹豫了。
对于物质作为奖励,“手段目的化”这个概念还是比较贴切,将手段作为一个目的了,比如挣钱是为了花钱,为了生活,是一种手段,但很多人把挣钱作为目的了,就没有了享受生活的乐趣。这往往会导入一个误区,就是会为了一定的物质而去奋斗、努力,而没有这个触发,人就没有了动力了。作为“治疗”“手段目的化”的有效手段,“认知放松”是一个很好的做法。比如说,让自己放空,给自己一个图书馆、给自己家人的陪伴、给自己和朋友的接触、给自己和社会相处等等,转换下思维、方法来看世界,都是比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