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和你一样迷茫
早上刚到办公室,研究生的一个同学向我咨询关于出国的经验。说真的,沐雪还挺诧异的,毕竟读研三年的时间里,我和她几乎没有什么交集。
她说她毕业就结婚了,为了自己的小家,放弃了学业和工作;如今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却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从朋友那里听说沐雪在国外,就想了解一些关于出国的事,也想给自己一个未来的可能。
只是她抛给了沐雪的第一个问题就难倒了我,我不知道该给她一个什么答案。
她说,要怎么样才能出国?
这个问题很笼统,要讲的东西太多了。
我问她有稍微具体点的想法吗,比如语言、专业、国家等等。
她说,自己什么都没有考虑过,可是又什么都想要;目前这个阶段太迷茫了,迷茫到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准备出国的事。
从她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三年前的自己。
三年前的我和她一样,只是模糊地有个出国的想法,却全然不了解出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自己要付出怎么样的努力才能实现它。那个时候的我,只是知道,出国对自己而言,是一个太遥不可及的梦。
而三年前的秋天伊始,我开始着手考语言,查阅知乎或者寄托上面关于出国的经验,了解整个出国的流程和必备的文件,认真把自认为重要的消息记在小本本上。
那些一边准备雅思一边准备毕业论文又要兼顾查学校、找导师、翻译成绩单和陶瓷的日子里,沐雪忙得像陀螺一样。可是雅思成绩没有任何起色,毕业论文进展地不顺利,几十封陶瓷信发出去如石沉大海般击不起一点浪花,我开始怀疑自己。
我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是不是自己真的没有出国的实力,是不是应该先想办法毕业再考虑出国的事情。很多个深夜里,我焦虑到失眠,挣着眼睛数绵羊。
之后,在毕业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下,沐雪撑过研三的春节以后,最终选择了放弃了出国的念头。
当然,还有经济的压力,雅思的报名费很贵,而那些雅思的各种培训费更贵。高昂的费用也让沐雪不止一次的打退堂鼓,毕竟考语言只是出国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呢,是不是还有更多的钱要投进去。
所以,我放弃了。我甚至天真地以为,工作攒了钱以后,再申请也可以。可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那份工作并没有给沐雪带来很好的收入,而只是能够养活自己而已。
我就那样地甘于在一所县城的学校里上班,甘于重复这日复一日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在又一次被主任和家长误解以后、在看到恨铁不成钢的学生以后,我对自己的世界感到失望。
我无数次的问自己,这是你最想要的生活吗,这辈子的你就待在这样的一个县城里了却这一生吗?
“不,我不愿意。”
那是我心底深处最清晰的声音,伴随着自己的心跳,在漆黑的夜里,那么真实。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看到了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
他在这本书中以保罗·高更的一生作为原型,讲述了一位非常成功的银行家抛妻弃子远走他乡追逐梦想的故事。
他说: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于是,我也在心里种下一个小小的星辰。
再后来,尽管工作还是像往常一样繁琐,我慢慢学会了调节和放手,因为我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日子好像突然就有了希望,我在繁重的工作后,依然可以安静下来坐在书桌前刷题、读英语以及翻国外学校的网页。
半年以后,雅思成绩虽然还是没有达到想要的分数,但是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也已达到要求了;在上百封陶瓷信发出去以后,自己也收到了几个面试,拿到了写RP的机会,后来,真的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所以,我想对那个女生说,如果你真的想出去,只要认真坚持两年,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那些看不到未来仍然在奋力拼搏的夜晚,那些迷茫到不知所措却依然坚持下去的时刻,它们会变成实现梦想的一砖一瓦,一点一点地把寻找梦想的路填满。
所以,在你想清楚决定出国以后,就请你无所畏惧地坚持下去。
最后希望迷茫的你找到自己的方向,并把它作为前进的灯塔,走过自己不会后悔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