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达人联盟原创联盟时差党

2019-01-15  本文已影响18人  82009bc3fcc9

“出国以后更爱国。”长辈们如是说。

身为初中时拒绝入团的叛逆分子,我对此不以为然。

又常常听到留英前辈们感叹:“到英国第一年想回国,第二年慢慢习惯,第三年就不想离开了。”私以为,这和“爱国”走的绝对不是一个方向。

但这些毕竟都是当年作为局外者的揣测。直到如今,自己真的晕晕乎乎地踏上了留学之路,才开始仔细琢磨,这所谓的“爱国”到底爱的是“国”,还是积淀在这片土地里的文化。

上个月回国,雾霾还是那么重;上星期过春节,春晚还是那么无聊;“家国”似乎还这么招人吐槽。如此看来,我和前者恐怕是无缘了。

但等到和法语老师侃大山,给她讲中文有多“变态”的时候;仗着外国人看不懂,炫耀自己那惨不忍睹的“书法作品”的时候;自恋地在厨房里放着古琴曲,用不齐全的茶具泡茶的时候,我知道,这么多年来埋下的种子在发芽了。

只不过,这些种子的催化剂不是爱,而是恐惧。

是的,我怕了,我从去年九月份在飞机上看到泰晤士河的那一刻开始就怕了。十二个小时前,我还在家里抱着猫,还是个等着开学,一脸傻气的准高中生;然而半天一过,我就这么毫无遮掩,毫无保留地暴露在一个古老的文明面前。

当时特意选了个国际学生比例少的学校,身边的中国人总共就七个。大家都只是会说中文罢了,其中真的带着中华文化走出来的,似乎一个也没有。

如此,我彷佛站在孤礁上瑟瑟发抖,环顾四周,只有狂风巨浪在呼啸,却没有一个依靠。

怕了?怕了。

为啥?怕站不稳。

一早醒来耳边就是欧美流行音乐,打开窗帘是面对的是All Saints Church,上课谈的是莎士比亚,下课讲的是英式笑话,日日夜夜都是英国人骄傲自信的面孔在眼前浮动。在这涛涛的文化浪潮冲击下,身边似乎无所依无所靠。直到那天在厨房里摆茶席,被宿管老师揪着磕磕巴巴地解释了一堆“茶文化”后,我才反应过来,自己背后一直有一株可以仰仗的参天大树——华夏堂堂三千年的文化,自家的根不长出来,莫非还去倚靠邻舍的施舍?

于是那些在过去三年的忙碌中沉沦的东西终于得以重拾了;抛下的国学书重现在床头柜上了;蒙灰的二胡笛子发声了;一直应付了事的周记,如今也舍得花时间投感情了。

曾经仗着自己强悍的适应能力,本指望一来就能如鱼得水,融入得不留痕迹;现在真的开始实战了,幡然醒悟,要想彻底融入,得花很长时间。若想瞬时间达到,那就得把自己变得和他们一样。但为了迎合别人,自己都不是自己了,“融入”了又有何价值?就像同年级的那位华裔同学,即便已经早已和英国本地人打成了一片,依旧避着中国人,以此否认自己的身份。自己都接受不了自己,别人接受了又有何用?绕来绕去,还是立下一片自己的树荫好,顺带还可以聚众纳凉。

至于这“出国以后更爱国”?只不过是有些种子受了点儿刺激发芽了而已。有根,才立得住,站得稳,才有对话的自信。

说来也荒谬,这些种子在自家的土里不吭不响,到了别人家的地里就有动静了。莫非也是“隔锅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