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接待工作
负责招待所工作后,今天算是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待任务!
迎接省级领导检查工作,果然标准要很高!单位的领导给不断给我教,为我理清接待流程,让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今夜,任务结束,静下心来,反思反思近两日的接待工作吧。
1
搞接待,首先要搞清,接待的对象是谁!
前几天,预告说有省级领导要过来检查工作,让我们做好接待的准备。可是一行多少人,市里有没有一起陪同的,没有人告知我们!准备多少房间,也没有人讲。
我们就按最多人数先准备吧。
忙活了半天,也没准备个啥。
昨晚才确定下来了。
省级领导一行4人(带驾驶员),市里陪同4人(带驾驶员)。大致职务也明确了。
对象一明确,任务就也就很明确了。房间如何分配瞬间就定下来了。
没搞清对象,就开始忙着准备,当然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干不到点子上。
其他工作也是如此,你的目标不清晰,如何能做好工作,你埋头做了半天,完全不是想要的结果,费力不讨好,何必呢?
2
搞接待,大量工作是事前准备工作!
因为是第一次搞这种高级别接待,完全没有头绪,该干嘛都不知道了。
幸好还有个科长,是老接待了,给我传授了不少接待经验。
比如说协调准备好各类指示牌,比如房间上的门牌、大厅里的引导牌、饭桌上的桌牌等标签。别看这小小的几张纸,这是给领导一个提示,到了大厅,陪同的不可能现场给领导分配房间吧,你住这间,他住这间。不合适。所以就靠这些标签。
大厅的引导牌标签,主要是各房间分布图及住宿分配的标示。领导自然有人引导,陪同的一看引导牌,就能明白自己住在哪里,大致往哪个方向走。
房间门上的门牌标签,也是起到这个作用,走到房间大概位置,突然忘了自己住几号房间,不可能再回大厅看吧,陪同的也不可能记吧。人家检查各单位,不可能每到一个单位,就记下招待所房间的位置吧!所以,这时候门牌标签就显示出作用了。大致一看,门上的名字,就知道了。
至于饭桌上的标签,更有意义了,各种领导在一个桌子上吃饭,肯定得有个次序吧,不能开饭了,大家都站着不知道坐哪里好吧!更不可能现场分配为座次吧,尤其是像这种高级别的招待。所以,饭前,准备好桌牌,大家来了一看,瞬间知道自己坐哪里,坐好后,一收,也不影响吃饭!
其实,标准就是体现在这些细节上!
3
搞接待,还得多些亲力亲为!
领导虽然安排给我了,我当然也是安排给下面做事的人了。我也要带着干些,还得看看他们干得怎么样。
但是,单位领导还是不放心。几次三番过来,亲自检查,床怎么样,房间卫生怎么样,饭菜准备怎么样,等等。
有几个小细节,让我记忆深刻。
一个是准备房间的时候,上面要求给领导准备一双未拆封的新拖鞋。准备好了之后,单位领导看了,对我说,你是不是应该准备一把小剪刀啊,你让人家用手扯吗?
另一个是关于吃饭。昨晚,领导突然对我说,明天招待,有没有菜单啊?我想,这个让厨师做就行了吧,做几个拿手菜就行呗,还要什么菜单啊。
他见我愣了一下,也就明白我没准备了,便对我说,你这准备还不行啊,你不让厨师准备个菜单,让我们看看,把个关,能行吗?
我赶紧联系厨师,商量好的菜单,连夜让领导看,最后确定下来,大致做什么菜。
再一个也是关于吃饭。准备吃饭前,端菜上桌,领导就在边上,亲自摆,这个热菜摆哪里,那个凉菜摆哪里,双份的怎么摆,单份如何摆,大盘和小盘的怎么搭配……摆完之后,不用怎么转桌,吃饭的人,都能吃上同样的菜。
不得不说,生活,留心处处是学问。
当然,通过这些细节,也给我上了一课。有时候,工作虽然安排了,但是效果不一定能达到预期,因为人与人之间,对同一句话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要想达到预期,除了安排,还得多检查,有时候,还得亲自去干!
4
最后,总结一下吧。
招待工作,重在准备工作。
必须要想细,想得细节越多,准备越充分,出状况越少。
多协调,多请示,多报告。在时候,埋头干到结束,不如中间和领导多汇报一次,也许效果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