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命中的达人们(16)
16.高、李、杜之三:从长安到庐山
同登慈恩寺塔的好友们云散了,杜甫依然孤身守在长安。
又一年秋天,秋雨象一把生硬的梳子,刷着朱雀大街上的酒幡,也刷着街道上麻密的蹄痕和车辙。一位瘦削的中年书生身着一袭单衫,顶着风雨,匆匆地向前急赶。湿透的单衫粘在他身上,嶙峋的筋骨似要从单衫里面蹦出来。
突然,书生背后传来叫声:“杜二,慢行!”
杜甫止步,侧身回首,见是一个书生。
书生急步赶近,向杜甫道:“这几日贾昌又为斗鸡设计出几套玲珑精妙的舞姿,并已驯化纯熟,在宫中初试身手,便震惊四座,令其它斗鸡儿羞惭而退,天子龙颜大悦,赏赐黄金无数。贾昌大喜,回宅大摆宴席,金樽玉盘,琼浆佳馔,皆使宾客尽醉方休。可杜兄为何偏偏这几日不去捧场了呢?”
杜甫:“杜某已经厌倦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已决计抛弃过去的行径!”
书生急道:“杜兄,有没搞错?我们不是一辈子都要靠这些斗鸡小儿生活!我们是要闹出些功名。可是眼下不是他们给我们些饭吃,我们就要饿肚子,就无法在长安立足!”
杜甫:“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啊!”
书生:“那杜兄日后如何过活?”
杜甫又沉思了片刻,道:“杜某要自食其力。”
书生:“自食其力?笑话!你寄居在城外的那座破庙中,整日帮着老和尚栽种些草药,才换取三餐清汤,哪能比得上悠闲地陪着斗鸡小儿写几句歌词,拍拍巴掌,喝几声彩自在?”
杜甫:“足下要去便去,杜某无论如何是不肯再去侍奉那斗鸡小儿了。”
杜甫言罢,转身走去。将书生撇在凛凛的风雨之中。
杜甫踏着泥泞,继续前行。道路愈发显得荒僻,一片古木荒林之中,隐隐露出几段残垣断壁。断壁后面,便是一座破落的古庙。杜甫越过断壁,进了古庙。老僧云游去了,庙里冷冷清清。杜甫脱掉湿透的单衫,换上了粗褐上衣和短裈,进了灶房,欲打火烧饭。却见瓮里的米粒依稀可数,杜甫为难地叹了口气:“还是去外面寻些野菜吧。”
杜甫找来老僧的蓑衣,冒着急雨,走向了庙后的那块种满草药的园地。满园芍药花儿才谢,噙着水的叶片绿得耀眼。芍药的下面,茁壮地生长着些苜蓿、荠菜和蒺藜。杜甫俯下身去,一连拔了几大把,将可以入口的野菜挑出来,便欲转身离去。这时,他忽然发现在小径的一边,有一朵铜钱大小叫不出名字的黄花正灿烂开放,它夹在野菜与荒草的缝隙中,默默地趴在褐土上,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毫不起眼,但却倔强地迎着凄风苦雨,执着地亮出一片金黄,怡然自得地享受着生命的快乐。杜甫被深深地震撼了,他小心翼翼地俯到地上,轻轻地捧着它,眼里不由滚出了两行热泪。
这就是杜甫《秋雨叹其一》所描绘的情境,所书写的心境: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到了755年10月,困守长安十年的杜甫终于被朝廷授予八品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一职。可是,命运又给杜甫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他还没能辨清衙门大门的方向,就听到了惊天动地的战鼓声,安禄山向唐天子叫板了。
此时,李白在干什么?
庐山屏风叠。
虽是春风初度,庐山上的苍松翠柏已透出了暖绿。连山径两旁低矮的丛荆和偎在石缝里的枯草,也吐出了点点绿芽。一个老翁拄着木杖踯躅在山径上,他一身白衫,须发如银,远远望去,整个人便象一株雪裹的银杉。他方正的脸上,竟不见一丝皱纹。一双郎如明月的凤目除了几丝忧郁和寂寥,竟不见一丝老年人的浑浊与倦怠。一派仙风道骨,添山峦灵秀;一身飘逸气度,引草木颔首。
他便是名闻天下的大诗人李白。
今日,他已是第二次回绝永王李璘的使者了。使者盛邀他加入永王幕府,辅助永王共图大业!虽然送走了使者,但此刻李白的心中却异常苦闷。他不住地慨叹:我李白不是不关心苍生社稷,也不是忘情尘外,我李白做梦也想为国出力,可是,我怕呀!我怕半百之人再空颠簸,我怕老迈之心再受摧折!我李白二十余岁仗剑辞亲,去国远游,二入长安拜帝乡,遍谒王侯输忠诚,三十年岁月蹭蹬过,到白首依然无所成,只落得萍飘蓬转江湖上,长夜对月空浩叹!到如今李白双鬓染白霜,还能做出什么业绩呢?
一阵冷风撩起了他的须发,他不由得周身一阵颤栗,只觉得头顶上峥嵘万象的山峦更加寂寞苍凉。他信步又往前走,心里忽然又涌起一种别样情绪:方今叛贼未平,半壁河山沦落贼手,大唐只剩下江南这块宁静的土地了,谁为永王出奇计,谁替天子定江南?舍我李白,谁堪此任?
他不由得呼唤道:“李白啊李白,为了国家为了黎民,再受些委屈,再经些磨难又算得什么?
一股豪情喷涌而出,李白顿觉步履坚实了许多。他扛起木杖,疾步往回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