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演讲的人,是因为懂这两个字丨言技派

2018-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言技派

有一类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仿佛和听众是处于两个世界。不论他讲的内容多么丰富,干货多么多,甚至笑话多么好笑,现场的听众都仿佛一尊尊石佛一样,面无表情。 这简直就是演讲中的事故现场。虽然没有车毁人亡,但观点已经烟消云散。 这个时候,演讲者和听众之间隔了一堵墙。

第二类演讲者,只要他站在台上开口说第一句话,做出第一个手势,听众的眼睛基本就没从他身上离开过。他们跟着他哈哈大笑,笑到脸上褶子都出来了;他们跟着他黯然神伤,眼眶泛着泪光。 这简直就是演讲中的荣耀时刻。听众要嘛狠狠的拍旁边人的大腿说“太对,说得太对了!”,要嘛低着头沉默不语陷入了沉思中。 这个时候,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搭了一座桥。

 第一类人常常不服,从演讲的内在逻辑,语言组织,肢体声音各个方面来看,他们都不比第二类人差,有时候甚至还更胜一筹。他们抓破头皮,像马江涛一样仰天长问:“老天爷,为什么,你为什么对我如此的残忍!”

那到底是什么神秘的力量在悄悄的影响着现场的听众? 答案就两个字“互动”。

在演讲者和听众之间,愉快的气氛永远是对双方有利的。第一类演讲者往往是“霸王”,他们独霸舞台,口若悬河,自顾自的讲了一大堆内容,不管听众感不感兴趣。听众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听众而已。 而高超的演讲者,会主动进行与听众之间的互动,营造一个互动的氛围。对于他们来说,听众是“演讲的参与者”。听众作为演讲的一部分,参与到演讲中,成为演讲者的伙伴。

他们会问听众一些问题,然后获取答案。问题可以是“封闭式提问”,比如“这个事情是不是?”“这个做法对不对?”;也可以是“开放式提问”,比如“大家对于聚餐玩手机怎么看呢?”“对于老板强制加班,大家的看法是什么?” 演讲中的互动,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封闭式提问”,一方面可以把控问题的答案,不会像开放式问题回答得五花八门;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互动效率,避免浪费宝贵的时间。

那要怎么设置封闭式问题呢?要尽可能让听众回答“是”。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人皆有一种内在的价值感、重要感和尊严感。伤害了它们,你便永远失去了那个人。当一个人说“不”的时候,特别是其真心如此的时候,他所做的不只是说出一个“不”字而已。他的整个人都会收缩起来,进入一种抗拒的状态。通常,他会有微小程度的身体上的撤退,或撤退的准备。总之,他的整个神经、肌肉系统都戒备起来要抗拒接受。

相反的,当一个人说“是”的时候,他就绝无撤退的行为发生。整个身体是在一种前进、接纳、开放的状态中。因而,如果在演讲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能引导听众说出“是”,就可以消除怀疑、制造信任,更有可能成功的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互动还可以邀请听众协助你完成一件事情。当某一个人被演讲者带入了“表演”中,听众们会很敏锐的感觉到要发生些什么事情,因此就会更为注意。 协助式互动需要提前设置,包括场景、台词、时间等。当然如果对于协助式互动没有那么有信心,也可以找个“托”提前演练,确保现场互动的效果。

 最后有个小小提醒,互动是为了建立与听众之间的链接,打破台上台下的那堵墙。互动的前提是为演讲主题服务,千万不要为了互动而互动。比如来一段无厘头的搞笑的问答。好笑是好笑,气氛是有了,但完全跟主题没有关系,会让听众有种看杂耍的感觉。 期待大家成为第二类演讲者!

欢迎关注我的公号“言技派”,关于演讲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