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亦非
圣灵女修道院内,院长海薇姿终于等来了克拉尼修道院院长的信,也等来了大名鼎鼎的学者彼得 阿拉德的最后消息。阿拉德是法国中世纪的哲学家,神学家,和教育家。他创概念论之先河,为批判性思维之鼻祖。其对逻辑辩证法的研究和运用,直到900年后的今天,无人曾经超越。他是指引人们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明灯,人类语言的任何赞誉之词也无法形容他的思想光辉。他是海薇姿的前家庭教师、情人、丈夫、兄长、她唯一儿子的父亲。自从17岁那年随他私奔并酿成惨剧,20多年来,海薇姿只收到过他的三封亲笔信。听说阿拉德的神学著作被教皇定罪为异教徒旁门邪说,被迫在众人面前烧毁自己的书籍并被投进监狱,海薇姿日日为他祈祷。收留阿拉德的院长在信中写道:
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是愉快的----然而---我们的导师阿拉德---他终究是你的。他是上帝忠实的仆人和哲学家,他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比金子还要珍贵。没有语言可以形容他的圣洁,谦卑,虔诚。他对衣食的要求简单到仅够维持生存,却勤奋刻苦地学习,手不离卷,时时祷告。他沉默安静,只在为学生们答疑的时候才开口说话。他的身体变得虚弱以后,我安排他住在赛纳河畔一间安静宜人的屋子里,他捧着心爱的书,用尽所有的体力,把休息和睡眠减到最低限度。他夜以继日地读、写、口述和祷告,直到来自天堂的使者召唤他,以天使的身份,去加入那永恒的盛宴。
尊敬的亲爱的姊妹,以上帝的名义。他和你即有身体的结合,又由热烈神圣的大爱链接,上帝让他变成另一个你,使他的心里住着你。等他再次归来的时刻,他必将和你融为一体。
不幸的前半生
出身于骑士世家的阿拉德,20岁左右来到巴黎,跟当时著名学者威廉姆学习哲学,阿拉德勇于提问善于辩论,很快就用逻辑辩证法把自己老师的许多观点驳倒。恼羞成怒的老师把他逐出师门后,他改拜在另一位知名学者安塞姆门下学习神学。然而威廉姆给他的新老师和许多相关学者施加影响,他受到了报复性的排挤和打压,被命令终止了手头上正在进行的所有研究和翻译工作。不肯屈服的阿拉德在23岁的时候在巴黎郊外创立了自己的学校。他强大的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和论证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十多年间,成百上千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涌向他,和他对话辩论,跟随他学习。阿拉德在正统学者们的常年打压下逆袭,名声大噪。
慢慢地,城里的贵族们也开始请他去讲课,大教士夫波特请他来家里教习自己天资超群的侄女。贵族少女海薇姿不但亭亭玉立相貌出众,而且在妇女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男子的年代,她通晓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 的智慧使她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女。阿拉德后来承认带着接近海薇姿虏获其芳心的目的答应做海薇姿的家庭教师,他毫不费劲地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们的课堂从探索知识变成了探索彼此的内心。
大教士夫波特极力反对和阻止他们的恋情。 阿拉德将海薇姿藏到乡下自己姐姐家里,在那里海薇姿生下了儿子。阿拉德想了一个自认为既能平息夫波特怒火又不影响自己的仕途的办法,他和海薇姿举办了秘密的婚礼。为了家族的荣誉,夫波特将他们结婚的事实故意泄露了出去,而海薇姿以叛逆的姿态,也是为阿拉德的前途着想,公开发誓说她叔叔说的都不是事实。怒火冲天的叔叔来到乡下找侄女对质,而海薇姿被阿拉德机智地藏到了一家女修道院里,换上修女的道袍混迹于修女中间。夫波特误以为侄女被阿拉德抛弃而出家,感到受骗的大主教羞愤难当失去理智。他买通了阿拉德的一个仆人,在他熟睡的时候,派三个人潜入卧室,切下了他身体上,被他们认为是犯罪工具的部分,作为对他的最残酷的报复和羞辱。
遭此横祸,阿拉德决定将自己的后半生埋葬在修道院里,并不顾海薇姿的抗议,要求她也出家。大约在1179年,40岁的阿拉德和19岁的海薇姿双双出家到修道院修行。
悲惨的后半生
在圣丹尼斯修道院修行期间,阿拉德转向研究宗教神学,并在修道院里开班授课。他教授的范围包括神学,理论学,和逻辑学。再一次地,他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听课。他的修行生涯并不比他的世俗生活安静祥和。因为和修道院的权威发生分歧,他被逐出圣丹尼斯。
随后,他在荒野里用麦茬和芦苇盖了一间小卧室和一个小礼拜室,做起了隐士。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在他的周围搭建起帐篷住下,听他讲课。 期间他做出了对中世纪哲学的一个突出贡献,用辩证的方法来阐明相互矛盾的权威著作和学说。通过对圣经的研究,他写下了著名的Sic et non ---是与非。在这部著作里,他指出了圣经里的156处互相矛盾的地方。他认为世人对圣经的理解有误,而错误的根源在于1)语言的多样性使人们对词语的表达产生误解;2)书写者本人对主的旨意领悟有误;3)抄写错误。于是,他总结说后人们应该被允许和被鼓励去质疑和判断圣经中句子的真实性。只有这样认真的态度才能使年轻人拥有探究真相的精神,使他们的头脑更加灵敏。刻苦学习的精神和经常性的思考发问是通向智慧的第一把钥匙;从怀疑我们开始探究,从探究我们找到真相。
他写成了神学著作Theologia Summi Boni---论三位一体;Theologia christiana---论基督神学;Theologia 'scholarium---神学导论,对当时的神学研究和专家提出批评,并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三位一体学说提出新的主张。他批评当时的布道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说的都是废话毫无智慧可言。他总结说这样研究神学和布道是主所说的“瞎子领着瞎子走路”。他反对盲目信仰,主张用理性来信仰上帝。他的理论和言行激怒了教会和学者,使他承受了疯狂的批判。最终在他死前的一年,1141年7月16日,他被教皇定罪为异教徒,被逐出教会并下了封口令不许再教学,还被迫将自己的书籍全部焚烧。
亦是亦非
阿拉德死后,其尸骨被交予海薇姿,被埋葬于海薇姿所在的女修道院所属的一块墓地里。据说,女修道院院长时常来到墓地,静静地流连几个小时。她是否找到了寻找多年的答案?就像她在给阿拉德的第一封信里写得那样:“为什么出家后,这么多年你都没有给我写一个字,是疏远我,忘记我吗?我是你的妻子,情人,妾,还是什么人?” 阿拉德在回信中说:“沉默有多深,爱就有多深。你是我的姐妹,我是你的兄弟。死亡才能让我们团聚”。海薇姿死后与阿拉德合葬,他们的尸骨几度搬迁,最后人们将他俩合葬在巴黎郊区的公园墓地 Pere Lachaise Cemetery。
在阿拉德死后的几百年里,许多学者还在争论他和他同时代的学者关于神学的完全对立的观点。2009年11月4日,教皇本笃十六世在一次演讲中总结了12世纪修道院派和学院派神学学者的不同。教皇说,神学是探寻神秘的基督启示的理性理解,靠人们的信仰来追寻智慧。不过,传统的修道院派强调的信仰,而阿拉德代表的学院派强调的是理性的理解。
终于,阿拉德不再被视为异教邪说了。他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
高卢的苏格拉底
西方的柏拉图
高于所有的逻辑学家
著名的教育王子
敏锐,灵敏,多才多艺
最好的逻辑学家和演讲者
他,就是阿拉德
宣誓的僧侣 创立了经院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