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聊书吧》第二、三章读书笔记
第二章 一次完整聊书的大概样子

聊书没有绝对固定的格式,但可以有一般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导读、阅读、讨论、延伸。
导读:就是引导孩子共读一本书完整意义上的聊书总是从导读开始的。导读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很想阅读你所推荐的书。导读时老师要有充分的准备,熟悉作者与作品的背景,有关于这本书的摘要,自己有收获还可以对这本书的评价。
阅读:就是引导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共同读完一本书。主要有大声朗读、持续默读、自由阅读方式。
还要发挥阅读单的作用:使用阅读单的目的,使学生先了解阅读后将要讨论什么为话题,以便在阅读时特别注意相关内容。阅读单的设计要点是不要让孩子们觉得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避免破坏他们的阅读兴趣。
讨论:看完之后就可以围绕书进行讨论。要鼓励孩子就自己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内容,发表意见。
讨论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探索、聚焦和总结。
延伸:聊书后,老师要抓住机会,开展一些和书有关的拓展活动。有艺术延伸、生活延伸、自然延伸、肢体延伸、文学延伸,进行续写、仿写。要充分强调阅读是一种有趣的游戏,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第三章 让孩子聊起来,是一门技术活儿
聊书最重要的是交流与分享,每个人的阅读收获是不一样的,阅读后的交流与分享可以不一样啊,阅读能力。
一、首先要提出好的问题。
1、诠释性问题
诠释性问题是相对于事实性问题而言的。诠释性问题,需要读者统整、分析、梳理书中的内容,然后依托文本得出自己的答案。
2、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开放一些问题,注重让孩子们从书中悟出自己的“哈姆雷特”,悟出适合自己的人生哲理和意义,注重让孩子们读出自己的观点。
比如,现在我们班正在共读《米娅的礼物》,我设计阅读单时,提出的问题是:“你认为书中的精彩片段是什么?”“你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这些问题,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真实想法的问题,可能他们会喜欢回答。
3、延伸性问题。
延伸性问题是相对于陈述性问题而言的,延伸问题是根据书中的内容延伸出来的,多以“假如”开头。例如:书中的人物最像你生活中哪个属于的人?在你看来,梳理哪些部分最贴近现实生活?
二、教学组织,松散一些。
聊书课相对松散宽松教育学的过程更多的被处理成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讨论是读书会的主要手段,并成为其价值核心。撩叔主要是提供机会,让一群人共同讨论所读过的书,带动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理清自己的想法,不是让他们回答问题,而是让他们要求伙伴一起思索自己感到困惑的部分,或者通过引导过程反省自己的生活经验,老师要学会等待,多听少说,多组织与观察。
四、营造安全的讨论环境。
1、不要老用“好坏对错”评判孩子们的意见。
2.讨论之间先预告。
3.不要老给正确答案。师生共读一本书,学生心里怎么想的,老师是不可能懂的。对一本书的好坏和不理解地方,老师不可能明白学生心里的想法。
五、尽可能让孩子多说。
聊书的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们发掘自己的经验,并且和别人分享。说的通俗点就是要让孩子们多说。
1.不轻视任何浅显的意见。
2.老师别急着发表高见。
3.等待,等待在等待。
小学生的阅读经验还不够丰富,阅读技能还不够完善,老师对一些阅读眼睛提示对一些阅读方法禁止到体重,一些阅读要求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阅读困难,对后面讨论活动的开展也很有帮助。
七、帮助孩子学会一些讨论技巧。
聊书过程中不再是老师说话为主,而是以孩子们说话为主,不断的说话讨论交换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