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记忆40——拯救被愤怒埋没的烤鸭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父母观察和培育自我的最好机会,我们其实是借由孩子来反观自己。
亲爱的女儿,今天下课后妈妈和往常一样应允你独自带妹妹下楼玩。半小时后爸爸外出返回,询问我你俩的踪迹,我十分肯定地说在楼下游乐园。他从窗口往下看,并未寻得你俩的身影,于是不安起来。我顺口又跟爸爸说,让他下楼把你们叫回来,反正也该写作业了。
3分钟后我的电话响起,爸爸在另一端十分焦急的说:“没有在这儿!”我没多想就接着说,去附近找找看,没准走到草地边玩喷水器了。
5分钟后电话再次响起,高了一倍的音量+快了一倍的语速:“我找遍了,哪哪都没有!你心也太大了,她们要是走出小区怎么办,你还坐得住?还不快点下来找!”
虽然我的担心和恐惧被爸爸激发出来了,但凭我对你的了解,还是相信你会遵守与妈妈的承诺——只在楼下玩,绝不出小区大门。
我开始疑惑,在脑中迅速搜索你们可能去的地方,超市不可能,因为你没带钱,不会带那位见奇趣蛋就走不动的妹妹进去。一一排除后,我觉得最有可能就是你们和爸爸走差路了。
就在你爸爸第三通电话打过来之后,我已经换好鞋打开门,为避免在下楼时和你们再次走差路,我观察了两部电梯的动态,一个停留在1楼不动,另一个我们常用那部正在向下走。我决定多等一下看看你们会不会刚好上来。
当我看到刚才下去的电梯楼层数字正在逐渐变大,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你们在里面。果然很快就听到了熟悉而又悦耳的声音:“我们到了,准备出去吧!”
毫不知情的你们从电梯走出来就迎上了我大大的拥抱。心里的大石头落地,赶紧打了电话给爸爸,让他放心。
结果是预料之中的,爸爸一上楼就板着脸对我们进行轮番训斥,陈述各种有可能的严重的后果,如同导演着一部部悲剧大片。我故意岔开话题,提议一会儿去同学家烤鸭店交作业的时候顺便买只烤鸭,因为你很久没吃喜欢的鸭饼和面酱了。爸爸不解风情的一口回绝:“不买!”
在爸爸的盛怒中,无助的你不知所措,逃进房间。我一边承受斥责一边体谅爸爸愤怒背后的恐惧,此时此刻,大人也是一个又紧张又害怕的小孩,只不过穿了一层气球吹成的愤怒外衣。
所以在这个当下,比你更需要抚慰的,是爸爸的内在小孩。允许表达——共情理解——给予尊重,三重奏过后,爸爸的气球外衣终于撒了气,柔软多了。刚刚被愤怒埋没的烤鸭,也幸运脱险!
对家庭气氛极为敏感的你,一感到大家情绪松弛,就立即跑过来跟我们倾诉:“对啊,我没做错什么,为啥不让我吃烤鸭了……游乐园小朋友多,撞得妹妹摔了三跤,我才带她去旁边喷泉池看鱼,因为那儿人少……回来路上我一直背着妹妹,累的精疲力尽……谁知道还被训……”
感谢用心照顾妹妹的你,感谢从始至终没有犯错的你,却让爸爸妈妈在这场二人闹剧中清楚的照见自己,察觉到育儿观的差异会在特殊事件中惹发矛盾。假如平时能多沟通达成共识,就不会在遇到突发事件时简单粗暴应对,互抛焦虑。
而你和妹妹最终会全盘接收我俩抛出的情绪炸弹,内化成对自己的否定以及低价值感。这颗炸弹看不见摸不着,却害孩子于无形。
做父母的,功课比孩子多得多。如果我们抗拒自我成长的话,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
家长的教育,拼到底就是父母的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所以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不断地自我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