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生活,治愈自己
文/菇凉
原来人真的可以难受到没有语言,没有情绪,没有表情,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不说一句话,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突然之间鼻子一酸,眼眶泛红,眼泪就流下来了……
前半生都在省着、攒着、不论多抠,钱还是没存够。前半生都在忍着、让着、怕着,不论多小心,人还是得罪了不少。前半生都在读着、写着、悟着,不论多聪明,亏还是没少吃。前半生都在觉醒中、成熟中、成长中,不论多淡定,遗憾还是有。
有时候禁不住想问:除了逐渐失去胶原蛋白的容颜,渐长的年龄,满腹的心酸,还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
经过了那些痛苦的至暗时刻,还有那些一抬头就流下泪来的瞬间,终究迎来了这份平静与释怀。
恍然大悟,像王小波说得: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我们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终有一天,我们会静下心来,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回首自己的故事,然后笑着摇摇头:浮生不过梦一场。
心若阳光生活才能斑斓,人若简单人生才能清澈。所以能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内心那份释怀和明白。
这段话有没有瞬间击中我,总觉得这是生活中一瞬间的我,时而病着,时而疗愈着,时而痛苦,又时而快乐着。
昨天看到有条帖子:人应该在什么时候死亡最合适呢?今天我得到了答案:“在脑子还能按照自我意愿思想的时候,当躯体还能自我意愿行走的时候。”停止思想、非自我意愿思考,意味着灵魂已死。躯体僵死,意味着任人摆布,丧失行动自由,沦为人偶。至于活得是否长久,不作考量。
因为今天遇到一位95岁高龄的糟老头子,耳朵几近失聪,腿脚只能缓慢移动,眼睛还很好使,思维还算清晰(当了四十多年教师),他老婆子去年逝世,他的大儿子在八年前去世,享年62岁……那他其他亲朋好友呢?比起死亡本身,更可怕的是亲自见证他人尤其是至亲至爱挚友的离世,那种落寞的痛,需要多大的勇气去承受啊!一个世纪太漫长了,怎么会有“长命百岁”这样的祝福呢?!真是太荒唐了!
作者说:我的人生结束的时候他应当是这样的:当意识尚有一缕残魂未失之前,在躯体还能自主移动之前。两者缺一不可,缺一即弃。当然有些情况我还是有些矛盾。某天,如果我失明了呢?如果我失聪了呢?如果我哑巴了呢?失明也许是一件好事,毕竟看这个世界越看丑陋。失聪也许是一件好事,毕竟这世界太嚷嚷,从未消停。
哑巴也许是一件好事,毕竟张口就来的嘴巴,只有立场,没有真相,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所说的事真理,嘴巴只会添乱。但坏事也是有的,在丧失这些能力的时候,我必然会被恐慌所席卷,必然关乎灵魂、躯体所在……必然关乎着我——认识、探索、改造这个世界。
沈从文曾说过一句话: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
人生路上,如果懂得体谅、懂得理解、懂得宽容,日子就会很温馨很安宁。人生的路上,如果缺少体谅、不能理解、没有谦让,日子就会越过越烦恼。生活中的很多烦恼,就是源于我们不能体谅,过分在意了自己的主张,互不理解,互不相让,伤了彼此的心灵。
生活,很多时候就是一种体谅,一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