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虞永平教授讲座有感
在虞永平教授分享的整个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原来虞教授提到的课程实施的思路和理念,我们幼儿园都有,原来,我们一直在做“真课程”。其中,虞教授提了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点是生活即课程,但是生活不等于课程;一点是幼儿园课程建设不能完全一致要求、统一步调。我将具体谈一谈我对这两点的理解。
一、生活即课程,但是生活不等于课程
我们知道,课程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课程。比如植物一年四季如何生长?不同的动物生活习性是什么?我们去超市如何购物结账?这些可能都会成为课程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只站在生活层面,这些“小知识”是零散的、表面的。
比如在花园里见到七星瓢虫,妈妈会告诉我这种昆虫的名字,数一数它的身体上有几个黑点,这是生活;养几只七星瓢虫,观察它的生活习性,听过多种途径的调查了解七星瓢虫的种类、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这是课程。
再比如我在生活中见到过也使用过各种各样的瓶子,妈妈会告诉我它们的名字和用途,这是生活;调查各种各样的瓶子并制作信息报,同伴间交流分享,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幼儿零散的经验进行整合提升,分门别类地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瓶子,即生活中的瓶子、特殊领域中的瓶子,生活中的瓶子有分为厨房里的、浴室里的、客厅里的等等,这是课程。
简言之,幼儿园课程是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与兴趣的基础上一种深入、系统、提升。
二、幼儿园课程建设不能完全一致要求、统一步调
幼儿园不像小学、初中,它没有统一的教材,不是拿着书本交知识。但是,往往有的幼儿园随大流、盲目跟风。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应从自己的现实出发,因园制宜,有针对性地规划,进而实施课程建设方案,要避免不切实际的跟风行为,不求进取的固步自封。
以我园为例。
比如,在我园附近有一大片芦苇杆,所以老师们把这些芦苇杆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比如引导孩子们认识芦苇杆,了解芦苇杆的用途,观察芦苇杆的外形特点,并永这些芦苇杆进行自然物制作,和福禄贝尔拼摆、搭建相结合,或者开展益智小游戏等等:
比如我园与青岛中学、青岛实验学校相邻,孩子们生活中会交流“这是青岛中学,我姐姐在那里上学”“我觉得青岛中学像一个城堡”等等,所以,基于孩子们的兴趣与我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教师创设了《超级学城》主题;
再如,我园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桥,远处可以眺望到的跨海大桥、孩子们经常走的白沙湾特大桥、聚贤桥等等,所以基于主题《你好,高新区》,关于高新区的桥的探究被纳入了课程。
所以,幼儿园课程建设永无止境,它没有统一标准,它时动态的、变化,也是需要不断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