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这个老冰室,忍不住停下了脚步
记忆里的味道总藏着几个忘不了的人
第三代小公园亭重建好后,妈妈一直叫我去看看,说是属于他们的情结,年少时总在有古朴木结构的亭子里玩耍,一抬头亭子上方木梁层叠,便是旧时的光景,那时只觉得理所当然。到我小时候,那个中山纪念亭已被推倒许多年,原址上建起一座混凝土的亭子,与其他公园里随处能歇息的亭子别无两样。现在又把那混凝土的推倒了,用千年不腐的柚木,结合第一代亭的图纸和榫卯技术,让被遗忘许久的小公园又恢复了人间烟火气。
去看亭子的人确实很多,而且几乎都是潮汕人。看完了亭,我们慢悠悠地绕着老市区瞎晃。记得以前,小公园只要一入夜,就变得黑漆漆阴森森,骑楼里的商铺大多关了门,走在路上心慌慌地打冷颤,怕被打劫,怕走不出黑灯瞎火摇摇欲坠的骑楼群,还有其它不可言说地恐惧。现在灯火明亮,夜间卖特产的商铺也多起来,游客熙熙攘攘,完全是另一种体验。
一路走着边吃些小吃。炸得酥香大个馅儿饱满的绿豆春卷吃得人心满意足,味清薄淡的芝麻杏仁糊喝完又略失望。路过一个装修没什么特别的冰室,不知怎的想起来一抬头,”南海冰室“四个字顿时让我迈不开步子,无论如何也要吃一下啊!
作为一个非典型性汕头人,其实汕头我是不大熟悉的。最近三年经常听说“南海冰室”的大名。经营数十载的老牌冰室,在本地的甜品届占据着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
虽然我记忆中不曾光顾"南海冰室“,但这种老冰室卖的各种古早款冰球,跟我四五岁时吃到的冰球是一样一样的。那时一到夏天,最爱夜晚爸妈带我去吃冰,吹着咸腥的海风,再点上一盘冰球,感觉好极了。90年代初期,大概科技不够发达,没生产出那么多添加剂,冰室的冰球也没那么多口味可选,把店里的冰球口味全聚在一个盘里,也就只有三个雪球:白冰+豆冰+好像是芒果冰。小孩子通常会被限制吃太多冰制品,理由大约就是吃多了要咳嗽,所以经常只被允许吃一个冰球,这可真是残忍,让一个选择困难症的吃货从小就要做这样的抉择。最慷慨的时候我妈会把三种口味都点上,不过和大人分享一盘冰球,我好像并不能多吃多少,所幸味道倒是都能尝个遍。那时我妈曾带我去过南海冰室吃冰吗?我是完全不知道呢。
白冰球2元,薄荷冰2元,香草或其它口味雪糕球3-4元,加红豆或绿豆2元,加水果或银耳莲子6元。如此平民亲切的价格,点上满满一盘雪球,也不过十数元。照着小时候的味觉记忆,我点了一盘白冰+薄荷冰+香芋雪糕+红豆银耳莲子铺底的杂锦雪球,一共13元,可爱的冰球和可爱的价格。
冰球像清甜多汁的沙糖桔一样大小,底下铺满银耳莲子红豆。白冰是最传统的口味,用加了牛奶的糖水制成,冻成冰、磨成细砂,挖一勺就成了白冰球,入口丝丝冰凉,一点点冰沙的颗粒感在口腔里融化成微微清甜,就云淡风轻地消融了。时光的流淌也是如此,几十年过去,这颗简朴的白冰球依然打动着无数人的味蕾。薄荷冰是白冰加了薄荷味,淡淡的薄荷绿散发着阳光明媚清风吹拂的人间四月天气息,又像青葱活泼的少年的色彩。挖一勺送入嘴里,不仅是唇齿喉舌间滑过清爽的凉意,鼻腔呼吸间也渗透进一股凉爽辛香。至于香芋球就属于雪糕球了,柔滑醇厚,淡粉的紫色满足了少女心,口感绵密细腻,芋香浓郁,甜度适中不突兀,相比售价25元起的意大利冰淇淋球,从质地到香味都毫不逊色,叫人只想放心大胆的把所有口味都尝个遍。
坐在冰室里津津有味地吃着冰,脑海里突然晃过上一次在冰室吃冰的场景。长大后第一次去冰室吃冰,是大学时有一年同学聚会晚餐后,不知谁起的头,大家成群结队散着步走进了一个冰室。那个冰室是“南海冰室"吗?那时我对冰室还没什么认知,似乎是,又好像不是。相似的环境,相似的冰球,既陌生又熟悉的老同学们围着长桌坐成一圈,默默吃着自己盘里的冰球。
“有人想跟我换个口味吗?”他突然问了一句。
环顾四周,大家面无表情地摇摇头。
我望向桌子斜对面的他,见他笑盈盈地看着我,眼里透着一股暖意。
“我换!”我也乐呵呵地回应他。
在几声起哄声中,他站起来,附身向我递来他的盘子,取走了我的雪糕盘。我心里暗暗欢喜,小口地品尝着他剩下的半个雪球,只希望雪糕不要融化太快,才能吃得慢一点。
那时的我点了什么口味的雪球?他换给我的雪球是什么口味的呢?时至今日我竟然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只记得那时冰室里明亮的暖白燈光,他座位与我的距离,以及我们交换雪球时重新感觉到的久违的熟悉。如果我们之间曾经有过一次明目张胆的暧昧,大概是我们彼此交换了口味,吃完了对方的半只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