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小村是如何发展成“中国第一网红村”的传奇?
网红村到底有什么来头?
陕西咸阳市一小村,叫袁家村,户籍人口62户,286人。
为什么说袁家村是第一网红村?
一天 18万 游客,一个村子带动周边十个村子致富,一个酸奶场一年利润就一千万元!
2007年始,兴旅游,游客百万,收入过亿。
2017年,袁家村接待游客量超过500万,旅游总收入3.8个亿,村民人均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这还不“网红”?
袁家村是怎么成为“中国第一网红村”的呢?
袁家村在陕西算不上是古村、名村,只是渭北旱原上的一个普通村子,这里缺山少水,自然和人文条件均不突出。
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村内自然、生产、居住条件极其恶劣,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大部分男子娶不到媳妇女子嫁不出去是常态。而且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也没用特定的文化底蕴支撑。
2007年,袁家村在村书记郭占武的带领下,因地制宜,确立了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发展规划。通过集资的方式,筹措资金近亿元,开始修建民俗村。
为了体现民俗风情,针对村里没有古建筑的问题,从礼泉、山西运城购买三座古楼房,整体拆卸运回按原貌重建,建成现今游人看到的拥有古茶楼、油坊、布坊、面坊、醋坊、辣子坊及地方名优小吃等百余间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一条街,几年间迅速火遍全国,成为“中国第一网红村”。
袁家村那么火,
有什么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呢?
1、专注做自己能做的,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袁家村郭书记说他们所有东西最后都是以来不来人为核心,游客会不会为袁家村买单。这个东西才是他们要做的,他们会竭尽全力做这个事情。
郭书记说“如果说退回到2007年的袁家村,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中自然村,没有什么旅游资源。能把旅游做到这个程度,我觉得我们最大的立足点就是因地制宜,专注于我本来的样子,专注于我们能做的。
我们袁家村的主题是关中民俗,我们为什么不做红色延安,为什么不做唐昭陵,唐昭陵就在我们背后我们都不做,不做的原因是那些跟我们的生活都没什么关系,我们就要做关中地地道道的农村生活。我们说的话,我们的衣着,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关中民俗的一部分。我就觉得这个东西我能做,别的我们做不了,也不会做。”
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要专注自己能做的,能做好的,要因地制宜,深入透彻的去剖析一个村的长短处,找好定位,搞一个别的村子没有的东西。
一定要创新,要挖掘别人看不到的资源,如果你成功了,周边最多也就是模仿你、复制你。但你不断升级,做得越来越好,它们是跟不上你的,因为他们没有创新力。袁家村就是靠郭占武的个人创新力走出来的,强调有特色其实是强调创新能力。
特色小吃琳琅满目
2、干部带动村民,领导调整产业,实现共同富裕
郭书记说“我们最开始搞旅游,就是要解决村民的问题,要让村民致富。我觉得这个东西跟全国旅游景点都不一样,为啥我说这个?我们现在纯粹是村里头在做旅游,这里头参与者都是村民,有本村的也有周边村的,所以我们的旅游特别接地气,所以就跟一般景点不一样。”
因此,乡村旅游要做的是生活化,越真实越有魅力。因为现在景区都太假,做一些很做作的东西,效果适得其反。真实才最有魅力,才对城里人有吸引力。
乡村旅游要留住民俗、乡愁和人情,实际上就是留住村民和乡村生活。村民最不爱作假,也不会作假,郭占武也从来不要求村民搞虚假的东西。
袁家村有很多不足,但它真实,这才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这就是我们要学的东西,留住最真实的,保持最淳朴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老驴拉石磨磨辣椒面
村民传统烙饼
3、做好前期工作,做好口碑,取得信任
袁家村是靠做小吃火起来的,可做小吃这个品牌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让人信任的。
郭书记说“就拿小吃街打个比方吧,这条街里面如果有100个商户,我们就需要100种小吃。比如说有锅盔,有豆腐脑,有炸麻花的……大家就来认领,最早出现过一个现象,一家门店有几家来报名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PK。这咋PK呢?比如说你报名做锅盔,同时在这儿做,从和面开始,整个工艺做下来,最后做好了我们品尝,留味道做的最好的一家。”
“商户也是有感情的,最早做小吃街的时候,有些手艺不怎么好,我们一直要求去人家做得好的地方学习,一定要把好吃的东西做回来。现在,都能做好了。”
“我们每个月都要统计销量后五名,我们要调整这些商户的经营方式,实在调整不过来的就考虑换人,或者换产品。”
这就是袁家村打好品牌,做好口碑的经验。因此,要做好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是积累经验、打好基础的重中之重。
把品牌做好了,口碑也就跟上来了,那么对外宣传的名片也做好了,别人来了,对产品信任了,自然也就越来越多人来了,才有继续发展的机会。
产品品质保证
满满的游客
4、创始人和操盘手要给予乡村无可复制的个性和灵魂
做旅游,不管是景区、小镇还是乡村,在政府和企业的团队在打造旅游产业时,可以找到一个强有力的操盘手,予以责权。就做乡村旅游来讲,让操盘手按自己的理解和意愿,来做一个独具一格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
要是在团队里你也说、我也说,最终形成一个四平八稳的综合意见,那说好的做有个性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呢?
就像今天我看到你做的成功了,我直接去复制你的过来做,可是明天我到其他地方看到也是这样直接复制你的做法,最后做到哪都一个模样,哪都是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创新,那我觉得旅游可能就做死了。
如果这个灵魂人物的个性能够更张扬一点,释放的更多一点,可能这个项目出来以后就是很不一样的。
陈向宏之于乌镇,庄锦华之于台湾客家桐花祭,郭占武之于袁家村,创始人都赋予他们的项目以灵魂和个性,使之充满活力,独一无二。
传统古法织布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放弃复制粘贴,来做一个别人都没有的东西,别人也无可复制的东西呢?就如穿鞋子要码数适合才最舒服,眼镜要度数合适才看的最清晰,乡村旅游发展也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案去发展,最合适的方案无异于给予乡村一个无可复制的个性和灵魂。
国家都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独具一格、独领风骚的道路,我们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难道不应该走这样的道路吗?乡村旅游产业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调整产业,做好口碑,赢得信任,最终在村干部的领导下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旅游,见仁见智,一家之言,不足为训。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关注:美丽乡村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