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独处——听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
周国平老师在书中写出了人生的四大主题:生命情感,人性和精神生活。这四大主题其实也就是人生的两个维度:如何面对自我和如何面对世界。
面对自我:关照的人生哲学。所谓的面对自我,就是如何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有一句现代心理学流行的话,就是“处理好自己内心世界的秩序”。内心世界的秩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状态,但是他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内心世界的秩序,它的内容非常的广,比如你如何理解人性,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你如何理解幸福,什么样的生活是你认为最有幸福感的?你如何独处的,你自己的精神世界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等等?
你如何理解人性,人性是善还是恶呢?对于这个问题,周国平老师在书中如是说:人是情感动物、野兽理智动物,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人性是介于动物性和神性之间一种性质,但他不一定是从动物性向神性的进步,也可能是逐步退化的,因为动物身上可能比人更单纯,这意味着人性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很难用“善”或“恶”这样简单的一两个字去概括。人性中具有善的因素,也有恶的因素,二者可能是交融在一起的,难分难解,纠结成了一个巨大的秘密。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在自己的身上去探索它,去试图解开这个人性的秘密,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更加广义的人和人性。
这种探索秘密的过程是在自己独处的时候最容易发生的。这就涉及应该如何独处以及我们应当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孔子说,“君子慎独”,意思是说,在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需要更加谨慎,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这是因为人性有它的弱点,往往容易松懈。换句话说,独处可以被看做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周国平老师的书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他说:“独处的确是一个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觉。”
周国平老师建议,我们学着自己和自己相处,好好的把独处的时间利用起来。他为自己定下一条原则,可以供我们学习借鉴,那就是每天夜晚,每个周末,每年年底都属于自己在这些时间里决不做任何对别人履约交差的事情,而读自己想读的书,只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把这些独处的时间用来沉思,用了思考生命。有一种浪漫的比喻来说,就是“独自坐在坝上,看生命的河水汹涌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