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无非伤或平淡于流年

回或者不回,都成了纠结

2020-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赵可爸爸

刚吃完晚饭,父亲的电话就到了,问的还是一个问题,女儿的回程日期定了没有。

这个问题从年初三开始,父亲每天要问好些遍。

没法回答。

从初六就应该回西安的女儿,前两天接到公司通知,上班推迟到了二月二号。可是这些天,每天都有省份公布推迟企业复工消息,从上海,湖北,重庆等等到了今天的河南,十几个省市都不约而同的定在了不早于二月九日复工,而女儿所在的陕西西安,至今没有一个具体的日期,不只是陕西,整个西北五省都没有。

不是我们多想,也不是想多休息,当全国一半的地域都对假期进行了再次延迟以后,女儿却要回到没有延迟的城市,回去后就可以正常上班吗?

我们一点都不确定。毕竟,每天的疫情数字都在跳动着疯长,陕西西安同样如此,那它哪里来的底气可以让无数的企业公司去召回不知道多少在外过节的人?

是已经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吗?是已经可以做到无一遗漏了吗?是已经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了吗?

恐怕没有人相信。

父亲说,这个时候,就不要一味考虑工作了,实在不行就请假几天,相信公司领导也能理解。毕竟孩子一个人回去,不论是上班,或者一个人在小区被限制外出,都让人无限的担心。

我和妻子也是同样的意思。我们也一样不相信二月二号女儿回了西安,西安就会进入明显的疫情衰减期。

女儿说,她每天也在和公司同事联系,和她一样的情况并不是少数,按时回或者不回,成了每一个家庭的难题。

公司呢?公司没有任何反应。

不想吐槽,也不想抱怨,只是有些迷糊。疫情越重的地方,防控力度就越大,对在外过节的人的召回就越谨慎,越注意回归人流的影响,那为什么疫情略轻的地方,反而无所畏惧?

没法去想这后面还潜藏着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问题。

反而女儿不焦躁。

她说别想那么多了,就安心的多待几天吧,自己和家里都放心,她又不是个例,工作也不是唯一,多想无益,安全第一。

也是,但确实堵心。

能坚持就继续坚持一下,毕竟,这是我们唯一能贡献的力量。

(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公众号:中年情感叨叨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