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教育的根!可见家庭教育的分量,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又是何其重要! 有位教育家去问总统,“教育孩子和开车哪个更难一些?”总统回答“教育孩子更难”教育家不解:“开车还需要接受培训考个驾驶证,为什么做父母却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训呢?” 孩子一出生我们就自然升级为爸爸妈妈,那孩子注定是父母手中的试验品,如果侥幸成功还好,万一教育的不好,孩子的一生幸福就成了父母教育的牺牲品!翁老师在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很多错误都是可以纠正的,但是大人的观念却很难改变!我们一再强调爸爸参与教育的重要性,爸爸自身却一味觉得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情,爸爸只需负责赚钱养家就好。其实不然,爸爸在家庭教育中也是无法取代的。 第一点:爱而不宠—帮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 山村里住着一对母子,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自己的孩子,虽然生活清贫,也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但是孩子一直觉得,生活在这样穷苦的家庭里觉得很自卑,丢脸,从不带朋友到家里来。孩子渐渐长大了,说自己要去外面打工,妈妈就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孩子拿过钱头也不回的走了。过了几个月,孩子回来了,觉得打工太辛苦想自己做生意了,这次妈妈把老房子卖了给孩子做本钱,自己则住进了破房子里,风吹日晒。又过了几个月,孩子西装革履的回来了,妈妈感觉孩子做生意很成功为孩子感到高兴,但是孩子却愁眉苦脸的,原来,孩子爱上一位姑娘,姑娘的爸爸却得了心脏病,只要能让爸爸得到一个健康的心脏,姑娘就愿意嫁给他!妈妈看着孩子为难的表情,竟然对孩子说“反正妈妈也活不了多久了,就把妈妈的心脏拿去吧!”孩子以为妈妈真心愿意献出自己的心脏,就拜托医生把妈妈的心脏取走了,急着交给自己的心上人,夜里赶村路不好走,孩子摔倒了,妈妈的心脏也从小盒子里摔了出来,心脏在砰砰的跳着,好像在说“孩子,你摔疼了吗?”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会感动,母爱可以如此伟大和无私,我们更多的会感到可怜,母亲在用自己的生命纠正孩子的错误!著名教育家周宏指出“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也太不会爱孩子!”我们都以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在教育孩子! 有的父母让孩子吃的饱睡的好,要什么给什么,脑袋却空空如也;有的父母让孩子背古诗唱儿歌,到处去显摆,父母看起来很用心,孩子却很伤心;正确的做法是:用心发现孩子的优点,兴趣,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鼓励他让他做到最好!只有这样的爱才会让孩子有幸福感,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做他自己! 那爱和宠的区别又在哪里呢?爱是我们发自内心的主动给予,这样的爱多少都不闲多,宠则是被动的,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这就是宠,宠最好不要有。 第二点:定而不让—帮助孩子建立规则 妈妈接孩子放学回家,看见路边有卖变形金刚的,孩子央求妈妈给自己买一个,遭到妈妈的拒绝后,孩子伤心的哭了,妈妈看见孩子哭,就对孩子妥协了“好了,给你买一个,以后别买了”孩子高兴的同意了。第二天放学,孩子看见新的变形金刚,又央求妈妈买一个,妈妈肯定是拒绝的,孩子哭了,拉着妈妈哭,引来很多人的围观,妈妈感觉面子上挂不住,又给孩子买了。买后咬牙切齿的告诉孩子,以后肯定不给买了。第三天,孩子又要求买变形金刚,不同意就躺在地上哭,拉都拉不起来!结果呢,还是给孩子买了。 为什么事情会演变成这个样子呢? 孩子第一次央求妈妈买变形金刚,遭到妈妈拒绝后哭是真哭,为自己得不到心爱的东西感到伤心难过,这是正常的,可是妈妈没能读懂孩子,妥协让步给孩子买了变形金刚,孩子从妈妈那里建立了“只要我哭就能换来想要的东西”的错误讯号,所以第二次,第三次就变本加厉起来,后两次的哭都是假哭,是哭给妈妈看的。如果你坚持不买扭头离开,孩子也就跟着离开了! 这时候父母的坚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立规则取决于说到做到,父母是原件,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你是什么样子的,孩子就会成长成什么样子,所以父母要么不说,说出来就尽量做到! 再举一个小例子:父母常常因为孩子抢玩具发愁,告诉孩子不要抢小朋友玩具,再抢,爸爸就要打你了!当抢玩具事件发生后,先确认一下事实,如果确有此事,就一定要让孩子接受惩罚!我们可能会有疑问,在这过程中如果孩子道歉了保证以后不这样做了,也要让他接受惩罚吗?是的!孩子如果真的意识到自己错了,是会心甘情愿的接受惩罚的,为了逃避惩罚中途道歉的情况也是有很多的!惩罚时要明确告诉孩子,为什么惩罚他?不可以说脏话,要做到平和。 “定而不让”对规则的确立真的很重要! 3周孩子自我意识萌芽,是建立规则的关键期,也是秩序敏感期,面对这一时期的孩子,要多引导,多启发。例子:某个孩子某件东西必须把东西放在某个地方,挪地就哭,我们可以说“宝宝,这个东西放这不错,但是放在那个地方会更好”父母不要按照自己的意识强行要求宝宝必须放在你想放的位置,这样做培养出来的宝宝会有两个极端,要么都听你的,要么都不听你的。 第三点—交而不教,交给孩子任务不教给他方法,让孩子学会探索和思考。 在这里翁老师举了一个挪威的教育故事,挪威的幼儿园,5岁大的孩子,自己拿斧子,锯,自己在砍呀,拉呀,准备做房子,老师就神情坦然的站在旁边看着,中国姥爷想去帮忙遭到老师的拒绝!据说挪威在孩子们上3年级之前是没有课本的,都是老师布置任务,让大家独立去完成! 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呢,父母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灌输给孩子! 在这里翁老师举了个来参加思维测评的孩子的例子,孩子在很努力的动手摆积木,妈妈开始在旁边指挥,指挥奏效不明显时直接帮孩子动手,帮孩子把积木搭了起来! 我们这么做无疑是扼杀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这样做的话,孩子在家表现的很棒,一到外面就表现的差强人意了,就是因为家长平时在身边帮他教他,孩子变得过于依赖家长了,其实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交给孩子任务,让孩子独立去探索,去思考! 孩子最美的表情就是专注于做某件事的表情,此时你仿佛听到了孩子一点一点成长的声音! 第四点—带而不代,帮助孩子建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他而不是代替他!我们要善于帮助、引导,启发孩子去自己解决问题! 翁老师举了个大班孩子系鞋带的事。 大班孩子上完课妈妈接他回家,总面临着一个问题,鞋带不会自己系!妈妈每次都是边教孩子系鞋带的顺口溜边把鞋带系好,每次孩子都回答自己会系了,可是一连三天,孩子都没有学会系鞋带,致使妈妈很生气。我们看见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吧,妈妈光在说却一次没有让孩子独立去实践系鞋带这件事情,妈妈都代替孩子做好了,孩子怎么可能学会呢?好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是练出来的!快乐中学习,体验中成长! 在这里穿插说几句,妈妈们教育孩子的通病:擅长说教,用说去建立亲子关系,用说去鼓励孩子,用说去惩罚孩子……语言是高级符号,理解力差的孩子根本不能理解你在说什么,这样只能让孩子觉得烦,平时我们妈妈一定要做到少讲,多听,多问,多点时间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去表达,去体验,讲10遍不如让孩子自己去做一遍! 最后翁老师送给大家“四个不” 不逼:你再不去做,我就…… 不宠,不骗,不哄 举个例子:孩子,你快好好吃饭,吃完饭让你玩电脑。如果吃完饭你没让玩电脑,就属于骗他,如果你给他玩了,就是哄他 还送给大家“四个要” 要主动,要接纳,要坚定,要平和 最后的最后,呼吁大家都能重视家庭教育,做父母的,都要努力学习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了解科学育儿知识,愿大家都能培养出自信,专注,有爱心的孩子,自信是心理素质的基础,专注是所有能力的基础,爱心是所有品质的基础!只有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正直,善良,才有可能培养成材!如果我们真把家庭教育重视起来,不光是对孩子,对家庭本身,对社会,对国家都是美好的事情!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