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觑

没办法,我就是既没个性又虚伪

2016-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二舅

小酒鬼们,晚上好呀。

本来我以为六天不发,

 会有人来问我为什么。

结果。。。

(因为长得帅,话锋转得快)

昨天“儿子”跟我吐槽说,大学里虚伪的人好多。同学A天天在我面前吐槽C,可他俩还是一起吃喝玩乐超开心。

听完我就回他:关你屁事,人家开心。

其实不光是大学,任何环境里都有这样“虚伪”的人。

而且如果我们回想一下会发现,自己也曾跟别人抱怨过朋友的不是,或者心里有过对朋友的怨念。

结果转个脸,该相处的还是要相处。

无论是跟别人抱怨,还是憋在心里慢慢消化,只不过是形式上的不同。

以前我经常摆出一张看不懂成人世界的脸,各种花式嘲讽我妈两面派,结果把她气得吐血。

可能很少有人会像我这么极端,但即使大家各自性格,人性的弱点却如出一辙:

对人对己,标准双重。

什么叫个性?

人人找不出第二个自己。

可你怎么看自己怎么特别,怎么看别人怎么烂大街。

什么叫虚伪?

言行不一就叫虚伪。

可你能轻易原谅自己,却不想轻易原谅别人。

其实我们都一样。

其实谁人不虚伪。

昨天同学问你,我这件衣服好不好看?你其实觉得一般,但还是会跟他说“挺好看的”。

今天同学问你,你觉得我人怎么样?你其实觉得他不咋地,但你不会跟他说“你蛮恶心的”。

明天同学送你礼物,问你喜不喜欢?其实完全不合你意,但你还是说了“我很喜欢”。

虚伪和礼貌的区别在于,

一个虚情假意,一个真心实意。

可反观以上三种,哪一个真心实意?又有哪一个不懂礼仪?

如果虚伪是为了礼貌,那么谁又虚伪?

如果礼貌被看做虚伪,谁又能独善其身?

不要觉得我说的都是小事,因为虚伪也只能存活在生活中的小事里。

那些以你所认为的“虚伪”对他人造成利益伤害或者人身攻击的人,已经不能叫虚伪了。轻者是人格卑劣,重者叫犯罪。

“警察叔叔我要报警!他好虚伪!”

未免太可笑。

大一参加学校的篮球队比赛,训练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学姐,她和我们的男指导是同班同学。后来聊天时这学姐就跟我说:“他(指导)就一奇葩,班里很多人都烦他。没人买帐又自以为是。”

平时训练里他们也很少交流,所以我就信了。不是信那男的真奇葩,是信她真烦他。

结果比赛完没多久他俩就好上了。

于是自那以后,我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

不要相信别人跟你说“我好讨厌他。”

也不要相信别人跟你说“我好喜欢你。”

因为无论他说这话时的感情多真,

随意表达,多半难成。

诗人雪莱说,每时每刻人都是不同的。因为只要你说出了一句话,就已然不是上一秒的自己。只是我们必须认定此刻的自己不变,才能去放眼思考未来。

不是提倡大家从此言行不一,只是活的别太较真,也别轻易双重标准。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处事之道也会不同,所以很容易就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很正常。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去判定别人错,因为你也不能证明自己就对。

“很多时候蒙蔽我们双眼的不是假象,而是自己的执念。”

当你作为主动者时,要先考虑自己的言行是否会改变听者对你的看法。如果容易打脸,少说话,多做事。

当你作为被动者时,只需要沉默倾听。不要比说者还相信他所说的话,最后再以道德绑架去批判他。

因为你也不一定能做到。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任何事都没有个绝对。

就算有,在感情面前,也分不清错对。

渴望了解不代表想被看穿,

再亲密的人,也做不到无话不谈。

承认自己虚伪

才能世...界...和...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