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有“父”如此

2019-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风过无痕8

一个人一生至少有两位父母,一位是生身之父母,另一位则是配偶的父母。前者有养育之恩,作为儿女对他们理所当然地有赡养之责;后者虽无养育之恩,但却有养老送终之责。

人常说,父母的心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心在石头上,这话不错。自古“爱的端口向下”,儿行千里总是父母心头的牵挂,这是大部分人的父母。

有“父”如此 一生懦弱,从来不为儿女做主,窝囊的一辈子,到头来不断向儿女索取,搅得一家人天翻地覆的是电视剧《都挺好》里的父亲苏大强。他是一个爱作的父亲,他有退休工资,其实不靠儿女他也能生活的很好。自私如他,这是一个父亲孤家寡人的开始,也是一个父亲孤独终了的结束。

然而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电视剧将苏父置身于儿女事业有成的家庭,有钱就有作妖的资本,苏父就在如此环境中兴风作浪!而逆境中的孩子哪有什么避风港湾?驾一叶扁舟能够在风浪中活下来已实属不易。现实中我们应该降个纬度来认识现实世界的《都挺好》,当父母不做孩子“登天的梯”的时候,大概率会换来孩子一生的底层。

要么你很顽强,要么你特别努力,因为你必须先填满父母的坑,才能爬上普通人的起点开始正常的生活。

有“父”如此

之所以“父亲”二字要带双引号,是因为这不是生身之父。与之相处十几年,的确颠覆了我对“父亲”二字的认识!

“父亲”有两个儿子,他一生不努力,因此生活也过得极为窘迫,甚至……

没有供过一个大学生,却培养了两个大学生:老大上学免费,老二上学靠老大。就连上高中时每周20元的生活费也拿不出来,甚至一个月没有给孩子生活费,也从来不敢问。吃饱饭应该是父母对未成年或者上学的孩子的应尽最基本的义务吧?你或者有一万种理由,但都不能成为不给孩子吃饱饭的理由!

有“父”如此

“父亲”被亲戚瞧不起了一辈子,至亲的人至今都不与之往来。

“父亲”的丈母娘去世了,丈母娘子女五个,儿女们都很穷,所以他们商量每家出500元让老人入土为安,“父亲”答应了,可是“父亲”没钱。没钱的“父亲”不去想办法借钱,却把自己关在家里任谁都叫不开门,既不解释,也不理会,任“母亲”在门外哭天喊地,咬牙跺脚,“父亲”依然淡定自若。最后,“母亲”的姊妹们只好每人出了700元,也许是“父亲”过意不去,也许是不好意思,“父亲”终于拿了200元出来聊表孝心。只是从此以后,“父亲”在“母亲”的家里再也没有抬起过头。

有“父”如此

“母亲”病了,病的很重,“父亲”很爱“母亲”,但是“父亲”却是没钱给“母亲”看病的。年轻时“父亲”养活不了孩子,老年时“父亲也”养活不了自己,为人父能让孩子饿着,为人夫不能给妻子体面的生活,这就是“父亲”!

孩子们大学毕业之后,“父亲”就过起了养老的日子,孩子上大学、结婚、买房、生儿育女等人生大事对于他都变成了别人家的事,“父亲”病了找孩子,“母亲”病了找孩子,没有生活费了找孩子,老二上大学找老大,小孙子病了任儿子负债累累,“父亲”没有能力也从来不闻不问,他永远只有一句话“爸没本事”,这四个字成了“父亲”推卸责任的挡箭牌。

“父亲”不考虑孩子们如何给“母亲”看病,也不问需要花费多少,更不管子女有没有能力负担。“父亲”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母亲”健健康康出院。可是“母亲”是脑梗,生病之前都无法活动自如,更何况现在?只是“父亲”不管这些,他只要最后结果,哪怕把医院坐穿。

有“父”如此 我跟“父亲”长谈过:“如果因病让孩子们病倾家荡产怎么办?”

“父亲”回答很淡定:“倾家荡产应该不会吧,最多就是欠点账”

其实“母亲”的病主要靠后期恢复,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佳康复时间在三个月到半年,有几个家庭可以经得住在医院做半年康复治疗?

在“父亲”的世界里,回家康复的意思就是放弃治疗,“父亲”心里有些不高兴。

“父亲”是一个很会生活的人,衣食住行从来不为难自己,也许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才不会心疼的吧?

有“父”如此

子女们在生活中从不为难“父亲”,给“父亲”的生活费都是超出农村生活标准好几倍,但“父亲”却不知道给自己攒钱。其实“父亲”也是攒钱的,但“父亲”更爱上当,凡是来村子给老人推荐饮水机、锅碗瓢盆、毛毯之类的产品,“父亲”从不错过。

牛羊肉、非时令水果不管多贵父亲都不会心疼,牛奶不是金典就是特仑苏,菜买多了容易坏,“父亲”也会毫不犹豫地扔掉。

我完全不能理解,都是过惯穷日子的,为何如此浪费?

有“父”如此 高傲如“父亲”,他是不会开口问子女要钱,都是子女自觉给的,大概是因为不能像发工资一样按时,“父亲”可能觉得这钱有点“来之不易”,所以“父亲”是不会轻易拿出自己的钱给子女的。就连自己生病,眼看着孩子们到处借钱给他看病,“父亲”硬是怀揣着几千元不让他们知道。当“父亲”在昏迷中不断提起自己装钱的那件衣服时,他们才知道父亲口袋里是有钱的。这一次为“父亲”看病,孩子们花了十几万,硬生生地把他从鬼门关抢了回来。

父母养育孩子十几年,孩子也以同样的方式回报父母,父母的第二次生命也是孩子给的。有子女如此也是父母之福气!只是建立在亲情之上的感性在“父亲”的一次次不作为、不担当、自私自利中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异常的理性:“你生我我该养你,而我养你却不是因为我爱你”,情至如此,既是父母的好命,也是为人父母之悲哀。

有“父”如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