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人,弃一城|03-胡导也有故事!
该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妮妮情感空间
转载请告知我。
“好的” 要谈什么呢?凯跟在胡导的后面,边走边想。在凯的心里,他还是挺怕胡导的。其实,胡导只是治学严谨,做事较真、古板了一些而已,熟悉他的人都觉得还是很慈祥的人;凯到底怕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是怀着敬畏之情吧。
不一会儿两人一前一后进入了办公楼。
这个办公楼历史已经很悠久,内部的装饰虽然经历几次装修,但最近的一次装修也是十年前了,整体的风格依然保持了古朴的样子,符合研究所的定位。
胡导的办公室在三楼东侧的尽头,而凯的办公室恰恰是在同一层的西侧尽头。虽然,距离里的很近,平时除了工作上的事宜,他很少会来老师的办公室,也许是怕别人说什么,避嫌吧。
特殊的节日,例如教师节等,他会和其他同学一起去老师的家里或者一起在外面找个地方为老师庆祝。胡导不喜欢这些繁琐的礼节性活动,但无奈学生们的热情,每年也就一次,都会出现。
胡导的办公室在三楼,六十多岁的人了健步如飞,感觉比凯走的还带劲,爬楼梯丝毫不费力气,这也和他常年的晨练有关系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所领导提过给他换一间办公室,被他婉言谢绝了,待了几十年的办公室,说习惯了。
“你那天跟我说要去苏州了,离职办好了么?”两人到胡导办公室门前,胡导一边从裤兜里面摸钥匙开门一边问道。
“今天上午主任和我聊了,又挽留了,我没答应,看样子,他应该是同意了。”凯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他说让我当项目的外聘顾问,直到目前承担的这个项目验收为止。”凯说完,静静地看着老师。
“那你的意见呢?”胡导反问道。一边问一边推开了办公室的门。
“我不好意思拒绝呀,答应了。其实,我也是对目前这个项目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凯说道项目,因为兴奋,眼睛都变亮了。
因为他心里也很清楚,这个项目研究的内容目前在学术领域还没有最新的实验验证结果,如果实验数据真的是按照预期的设想,那么凯的成果一旦发表,绝对会引起不小的惊叹。想到这些凯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其实,你已经预料到了结果?那为何不等实验结果出来?”胡导一连问了两个反问句,心中充满了惋惜,他也看出凯的犹豫。因为胡导不知道凯要离开的深层次原因,上次凯只是和他提了句,孩子出生了,家庭需要他。
其实这只是表面的原因,还有更糟糕的原因,凯不知道该不该告诉老师,凯低头沉思着。
一时间空气像凝固了一样,微黄的灯光下,师徒二人谁也没说话,也没抬头看对方。胡导坐着办公桌的后的椅子上,安静的盯着桌面,严肃的脸上看不出一丝丝的表情。
凯坐在老师对面的椅子上,低头盯着脚尖,三十来多岁的人了,倒是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他从老师的语气中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离开还是有些惋惜之情的,不知道自己觉得完美的理由要不要和老师说,不知道老师听到他的理由会不会理解。
办公室老旧的家具,在微黄的灯光下,显得更加的陈旧。只有办公桌上那一盏明亮的白炽灯泡台灯,发出耀眼的光亮。
“当”屋里老式的摆钟发出沉重的报时声,像一道警铃打破了屋里的宁静。
“给你讲讲我的故事吧”,老师抬眼望望边桌上的老式摆钟,叹了口气说道。
“工作后的第三年,一个偶然机会,我有幸被我大学老师推荐去国外深造。我当时在家乡的重点高中当老师,在当时机会是很难得的,突然来了这个被推荐的机会,一时间我犹豫不决,当时的想法是去国外深造的话,就放弃了再有的稳定工作,离开了家人,离开新婚不久的妻子;更主要的是前途也是个未知数,因为那会留学还不像现在这么有优势的。
如果不去国外深造的话,又怕自己错失了好的机会,毕竟是未知,一切皆有可能吧。出去还是不出去,在我脑海间反复的纠结着,我的老师没有强迫我,说觉得我留在高中教书有点可惜了,但决定自己拿。
最后,还是我当时的妻子,她是我高中的同学,那个年代是没有像现在一样光明正大的恋爱,我们算是双方父母给定的娃娃亲吧,她中专毕业后就留在了家乡工作。
她人很温柔,对我父母也很孝顺。她鼓励我说,去深造吧,家里我能撑起来,你的前途更重要。”讲到这里,老师停顿了一下,不经意地抹了一下眼睛。
接着讲到:“在她的规劝下,我最终下定决心,去国外深造;初到国外,生活学习等各个反面都不太适应,语言的压力、课题研究的压力,曾经让我一度感觉要透不过气起来,想要辍学逃跑,最终还是在她的书信鼓励下留了下来。
那会通讯的不发达,只能靠信件传递;开始的一两年我们还能保持一两个月一封信的频率。到第四年的时候,为了论文的实验数据,我没日没夜的做实验,有时候收信后,看完来不及回信,就忘记了。
可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信中说我妻子出事了,但具体什么事情还没说,要我尽快回去一趟。”
“而那会我正好是实验结果马上要出来的关键时刻,我只能狠心地留下来继续做实验,回信让父母处理。”胡导说道这里,声音有些哽咽,停顿了下来。
凯站起身来,到旁边的桌上,拿起暖瓶给老师倒了一杯水,放在办公桌上,又默默地坐回椅子,等着老师继续说。
“可我的实验结果出来,半年时间已经过去了。这期间我没有在收到家人的来信。我一边忙于论文的编写,一边写信回去问情况,可始终也未收到回信。
一年后,我的论文在国际顶级会议上发表,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些你都知道了,我也不再细说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