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爱我所爱,有错么
《包法利夫人》作为法国作家福楼拜最出名的作品可以说是经久不衰的经典了。对于我们而言这部经典的现实价值在哪里?何以至今仍有如此勃勃生命力?
《包法利夫人》:爱我所爱,有错么故事梗概:
①女主人公爱玛在修道院度过青年时代,受到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成年后,嫁给平庸的市民医生夏尔·包法利。
②失望之余,与来昂互生情愫但两人处于挣扎的心理,感情没有结果,来昂去了巴黎。她积郁成疾。
③她被罗多尔夫诱惑,成了他的情妇。但他只是逢场作戏不久便对她心生厌倦,离她而去。
④与来昂重逢,渴望浪漫的爱玛委身于他,腐化堕落成为了一种习惯,越陷越深。
⑤为了满足私欲,爱玛借高利贷,导致破产,最后服毒自尽。
我将从以下几点来谈谈我对这本书的理解,与你分享。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01 对幻想过分执着,终将伤痕累累。
在修道院的她内心崇拜的是殉难的玛丽女王,狂热敬仰的是出名而又不幸的妇女。在她看来,以身殉教的女中豪杰贞德、勇敢同老师私奔的艾洛伊丝、查理七世的情妇阿涅丝、女诗人克莱芒丝·伊索尔像是灿烂的星辰划破了历史的漫漫长夜。
修女们劝她克制肉欲,拯救自己的灵魂,她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狂奔而去。
也许是对新环境的渴望,也许是夏尔这个男人的出现带来了刺激,让她相信自己得到了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他们彼此越接近,心灵上的距离却越拉越大。一成不变的稳定,没有波澜的生活,平庸无能的丈夫让她失望,厌烦。于是,她出轨了,寻找自己所向往的爱情。
书中很少的文字提到了子爵。这个沃比萨之行遇见的多金男人。但子爵每一次都出现在爱玛人生的转折点处。
也许,爱玛所看到的人并不是子爵,只是她内心所期望的或者说子爵是一个欲望的象征,或者说子爵是她想要挤进上流社会欲望的点燃者,又或者说子爵就是她的欲望。每当她读书,总会想起子爵,把子爵与书中虚构的人物联系起来。
他头上的光辉也扩散得越来越远,最后离开了他的面孔,照到她梦想的其他脸孔去了。
爱玛有三个情人,她究竟爱谁?
答案是都不爱。
她爱的是自己幻想中的那个人。那个骑着黑马的白羽骑士,从遥远天边向她奔驰而来的男人。
罗多尔夫的头靠在她身上,她脑海中想像的是昔日的梦想。她开心得像一个懒洋洋舒服地躺在蒸汽浴盆中的人,沉浸在幻想的美妙之中。罗多尔夫的抛弃,与来昂的相遇让她对幻想更加渴望,爱而不得的惆怅让她难以平复,于是不断寻找,寻找。
她与情人完完全全沉醉在男欢女爱中,终将厌恶、受伤,终将醒悟幻想与现实的差别。当欲望被无限放大,终无所得。无法接受这个结果,那么死亡成了爱玛最好的归宿。
爱玛让我联想到了盖茨比。他深爱着头脑中那个纯洁高贵的黛西,而从前的黛西活在他的幻想中,也早就在他的记忆中死去。她早已成为被金钱名利腐蚀的女人。而深情的盖茨比终究为了她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现实是现实,幻想是幻想,我们终究要明明白白划分界限,清清楚楚活出自我。
02 性格决定命运。
造成爱玛人生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难道都要归于时代?我想,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她本身吧。
一个出身乡村的女孩极力渴求进入上流社会,羡慕金碧辉煌,灯红酒绿。
她要求从事物中得到一种切身利益。凡是不能立刻满足她灵魂需要的,她都认为是没有用的。她多愁善感,却不专心于艺术,她寻求的是激情,而不是过场的风景。她爱大海,只是为了海上的波涛汹涌;她爱草地,只是为了青草点缀了残垣断壁。她喜欢《圣经》插画中得了病的羔羊、利剑穿过的圣心还有走向十字架倒下的耶稣。
她被三种人的形象盖住视野,瞧不见他人。第一类是外交官的男人社会;
第二类是公爵夫人的社交界;
第三类是五彩斑斓、成群结伙的文人雅士与舞台明星。
这三类以外的人都溶进茫茫人海中。
她个人的私心暴露无疑,在她灵魂深处往的就是那狂肆销魂的快乐。
也许,在爱玛选择不断出轨,不断背离自己时,她的结局就已由自己决定。
性格决定我们对事物的看法,看法决定所做所为,所作所为决定人生走向,继而决定命运。
03 男人爱女人最好的方式
“男人爱女人最好的方式”来自希区柯克的一篇散文。而这个方式究竟是什么?
不要让自己的女人觉得无聊。
夏尔对她百依百顺,完全信任。给她空间,尽量满足她想要的,温柔体贴。这样的男人,不能称之为好男人么?为何他却入不了爱玛的眼?也许是他爱的方式不对吧。
他木讷,麻木,无趣。日复一日没有改变的生活终会耗尽所有的热情。让艾玛最为恼火的就是夏尔没有感到她在受苦,他以为是他使她幸福。而他的心安理得,就是对爱玛的无情无义。
向往天长地久的我们又该以何种方式延续情感呢?当新鲜感耗尽,什么才是干柴烈火?用希区柯克的观点回答就是不让彼此觉得无聊。
如果你是包法利夫人,面对如此平庸无才的丈夫,面对如此平淡无趣的生活,你该如何抉择?
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你是重走“包法利夫人”的路,还是转身离开?
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