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铭刻征文】过去何时过去,总归平静如初
一部小说对自己的影响,大约就是身上有了那部小说的印记。
《追风筝的人》,应如是。在认识阿米尔的过程中,我认识了我。
主角阿米尔对于父亲的崇拜,与父爱的渴望,像极了每个人儿时那份倔强柔软而不愿表露的别扭。一个少年如此小心而渴望的心思,仿佛是每个少年嘴硬的坚持下,心中藏着的秘密。而我这个少女,也是如此。当他嫉妒父亲对哈桑的宠爱时,我会心一笑,想起小学时语文课讲偏心这个词语时,我一下子闪现了姐姐的脸。当时,我在心底造句:爸爸妈妈总是偏心姐姐。我理解阿米尔的每一个举动,但与此同时,我在责怪阿米尔为了这份爱而动的小心思时,也在懊悔那个年少不更事的自己。
当然随着年纪的长大,我知道这不是偏心,这更像是因为姐姐不在他们身边长大的一种额外补偿。
当我们提及补偿时,大约都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不认可。我们都曾犯过错,我们都曾想把过去某个时段的自己埋藏。
我们有什么权利指责别人的过去
每当一个明星出道,就会有无数的人以翻出他的过去而沾沾自喜,然后有一群人抓着这一点不放,进而对那个人全盘否定。那个明星到了低谷,他们用那段“黑历史”落尽下石,直言活该。明星光鲜亮丽时,他们也要冒出来用尖酸刻薄的语气打击,“就凭xx一生黑”。
原来我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份子,我引以为豪,来寻求身为普通人与光鲜亮丽的明星之间的平衡感。
然而我错了,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成为世俗社会中公认的“好”,但我相信,现在的他不一定就像以前那般“坏”。对于不了解的事情,何必妄下断言、又何必抓着别人的过去不放?
我们有什么权利指责别人的过去?在《追风追的人》里,阿米尔对于哈桑的欺辱与懦弱,而他的妻子也曾经经历过一段不堪的感情。最终他们都选择了坦白,由自己讲述那段过往,他们坦诚了彼此的过去,惴惴不安中是乞求理解与原谅的渴望。而他们也在彼此的包容中获得了救赎,我们有什么权利指责别人的过去?每个人都曾背负了一些不堪,不过一些人选择了忘记,然后一身轻的继续前行,但同时,有些人将这耿耿于怀记在心中,负重前行。
在生活中如果碰到了新朋友,总有认识的人对我说,“你知道吗?他以前……”
我不知道,我也无需知道。我和现在的他交朋友,如果他愿意诉说自己的过去,作为朋友我愿意聆听,如果他不愿,那我也不想从外人的嘴里听到不知添了多少油、加了多少醋的版本。
所以在生活里,我渐渐的学会从不对任何一个人的过去耿耿于怀。
每个人都曾在爱里歇斯底里,都曾幼稚都曾好笑。近些来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夜,想的是那次见面,如果那样说可能会更好;想着那次吵架,怎么突然就怂了;还想着小时候那次失误而被同学指责,那次不经意的话让别人那么悲伤。
我己经很难放过我自己了,我又何必不放过别人?
只要我们愿意,每一个节点都是变“好”的开始。
这有一条再次通往好人的路
小说里,因为阿米尔的行为无形中阻止了父亲那份想要补偿的心。所以剩下的是两个人在十几年的日子里无法忘怀的愧疚。各自揣着这份心思,我知、只有我知。
父亲抱着这份愧疚和对他成家立业的欣慰去世了。而阿米尔,活着就有希望。
在阿米尔步入中年的时候,他终于,有了一次再次成为好人的机会,虽然,我相信,他一直是好人。
那份愧疚,这份“知荣辱”的羞耻感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好人。
《追风筝的人》里,阿米尔找到了再次成为“好人”的机会,他得到了救赎,他选择了义无反顾,这是让心灵重归宁静的机会,是让夜里安心的机会。他抓住这次机会,自此,再也不会看到风筝就想到哈桑的脸,然后是如漩涡般绞痛的愧疚感。
他何其幸运,找到了救赎;而我们大部分人,只会在反反复复的愧疚中选择遗忘。
可以遗忘固然是好,但若忘不了呢?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没有时光机,我们回不到那个时点,然后把一切都改变。我们只能这样通过当下的事情来获得救赎。
想要救赎那个人已远去,那如何呢?我们大约很少有机会成为阿米尔,只会是阿米尔的父亲,带着难以启齿,不知如何诉说的故事,在对其他事情的欣慰中闭上了眼睛。
很多事情我没有刻意想起,但他总是不经意间爬上心头,然后微微刺痛。如同我在写这篇关于救赎的文章时,也不愿说出我当初对别人的狠言狠语,因为我还没有放下,因为我还没有找到一个我愿意倾诉的人。我依旧要在偶尔想起时懊悔自责。
但生活不就是这样吗?在自我谴责中,总有一天我会再次归于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