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时光散文想法

暮春行走day2

2024-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后来的六六

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感受中国文字的魅力。

适遇几个小学研学团队,一头牵着远古,一头牵着未来。

仓颉

文字从头说起,自然是黄帝时代的造字圣人,四目重瞳的仓颉。

传说仓颉在造字之初捉了许多甲壳类昆虫,并将昆虫沾了黑水让其在草叶上爬行,以昆虫爬行时所留下的印记来造字。由于初期造字并不多,不够使用,仓颉焦急至极,竟然又急出了一双眼睛,一张面孔上就长了四只眼。

重瞳,现在被认为是眼科疾病。但史上记载有重瞳的,都非等闲之辈:仓颉、重耳、虞舜、项羽、吕光、高洋、鱼俱罗、李煜。

甲骨文穿越时空与今人的相逢,在一包中药里。

1899年,国子监祭酒(教育部官员)、金石学家(研究青铜器和石刻上文字铭刻的专家)王懿荣,生病抓药,其中有味药叫“龙骨”。他无意间在龙骨这味药材上发现了一些特殊的符号,专业直觉告诉他这些符号与文字有关,于是便把这家药店里所有的龙骨全都买了下来,进行研究。

王先生研究推测,“龙骨”可能是几千年前的龟骨和兽骨,同时他还从龙骨上所刻的符号中辨认出了一些古代的文字。

后于是,王懿荣又到处打听这种龙骨的来历,最终寻得来处:从河南安阳西北五里地的小屯村农民那里买来的,而此处原来是商朝国都所在地。

自此揭开甲骨文的面纱,看到我们自己文字最初的样子。

中国文字一路走来,浪漫与实用兼备,一个字就如同一个故事,一幅画。

从仓颉重瞳的忙碌,到兽骨上刻下的符号,再到李斯对大篆简化创造了小篆,中国文字从象形走向抽象。

一路演变,以笔墨纸砚为工具,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各有各的韵律,各有各的思想和性情。

从符号到书法,置身文字博物馆由衷感慨古人的聪慧和伟大。

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无形的舞。”2009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仓颉为造字急出来的四目重瞳,该是怎样笑逐颜开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