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什么是“我”?
体验学习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是“拓展训练”,在拓展训练中,最经典的口号之一是“挑战自我、熔炼团队”,其中“挑战自我”也经常被表述为“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可见体验学习的一大功能是通过学习改变“我”,这一篇,从体验的视角看什么是“我”。
如果从心理学出发探究“我”,那恐怕得写本书才可能写清楚,从体验学习出发来探究,会相对简单些。
一、你头脑中“我”的概念。此时,你的身体成为“我”的边界,如果你与我指尖接触,那指尖就是我们的边界,你的“我”始于你的指尖,而我的“我”则从我的指尖开始,同时“我”的边界是可以变化的。
二、“我”的边界会向外扩张。一位女士一旦成为母亲,她的孩子就进入了这位女士“我”的边界,任何对孩子伤害的行为都是母亲不能容忍的;而对男士来说,当你买了一样心爱的物品,比如一台新车,那么这辆车也将进入这个边界,如果有人划伤你的车,侵入了你的边界,你会报警或用其他方式进行处置。
三、“我”的边界也有可能缩小。当牙医告诉你说,你的一颗牙齿因为严重的蛀牙已经无法修补,必须拔除,你就知道这颗牙齿将与你“分离”,你的边界将会缩小。
拓展训练中的“挑战自我”,绝大多数时候是挑战身处团队中的“我”。团队中“我”的边界同样可大可小,当这个边界设定不合理时,是引发团队各类问题的根源。
拓展训练中使用的“训练项目”,有合作型的,也有竞争型的,很多时候,竞争型的项目更受广大教练们的欢迎,因为场面热烈、参与度高、过程精彩,也因此受到很多客户的喜爱,甚至明确指出要安排执行竞争型的“训练项目”。然而从体验什么是“我”的边界来看,竞争型项目是弊大于利的。团队的意义是将人们团结起来,以协作的方式发挥不同成员的长处,将个人的能力放大,形成团队的优势;而竞争型项目强化了我或者我所在的小团队的边界,为了不做竞争中的失败者,会把注意力聚焦在与他人或者其他小团队的对抗上,而忽略整个团队。
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是一位部门经理,当你将“我”的边界设定于你或者你的部门所有的自身利益,矛盾就开始了。对你或你的部门有利的事情,未必对其他人或其他部门有利,你要捍卫你的“利益/权力”,其他部门也有同样的诉求,后果如何,可想而知。如果你将“我”的边界扩大,向外延伸到整个公司,将其他部门也纳入边界,情况将截然不同!
西藏的牧人有句古老的格言:夏天,牧草总是从较低的草地开始长起,然后慢慢长到雪山脚下。“挑战自我”可以解读的方向有太多太多,我通常会从以下2点开始:
一、保持谦逊,尊重他人,避免自己成为自身傲慢心态的受害者。现代人独立、自信、聪明而富有才华,然而难以保持谦逊,正如同邓宁-克鲁格曲线描述的那样,时常落入“傲慢”的陷阱。
本图摘自“雪球”,图中表达的观点略有夸张;其实“傲慢”带来的最大伤害,不是对身边的人,恰恰是妨碍了自身的成长。放下傲慢与偏见,更多地倾听与思考,你将收获更多的“牧草”,获取更大的成功。
二、避免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而采取行动。当你身处团队之中,应当在你能力范围内尽己所能,承担责任;但绝不是为了他人的认可、感激或赞赏而做事。心理成熟的成年人做事的依据不应当是他人的认可,正如父母亲为子女所付出的无条件的爱,不应当因为子女有否感激和认可而调整。
当然,向周围的人表达欣赏和感激是激励他人的好办法,但是,请记得不要言不由衷地去赞美一个人,真心的感激会带来幸福感,因为一个人的“感恩指数”与“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时时心存感激,“我”将拥有美好的感受!
如果你认同本文的观点,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打赏、点赞😄,更欢迎你的转发、传播,让更多“终身学习者”能看到本文,“体验学习”是一种已经被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愿它陪伴着你的学习之旅,让一路上更多欢乐!更多成绩!
2020年3月3日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