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为什么要设置“三天可见”啊?
小学时,我偶然看到过一个女同学的日记本,刚翻开封面就是几行醒目的警示语:
小小日记,主人秘密,未经同意,随便偷看,这样的人,耳光一记。
然后,我就不敢往下再看了。
后来,有很多硬壳笔记本都带有上锁的功能,一把小小的锁,锁住了主人心灵的窗户。合上本子,主人的内心世界也被掩盖了。
也许,私密是人的本性吧。每个人都有两种灵魂,一种可以沐浴阳光,另一种存在于自己的意识中,就像蜗牛一般,可以探出头,也可以缩回去,收放自如,一切由自己掌控。
那还是在信纸纷飞的年代。有一次,刚刚陷入初恋的表哥在给女朋友写情书,写到一半,他去里屋找东西。我出于好奇,趁机瞄了两眼,表哥还没发现,在一旁的大姑坐不住了:“快!大林!麦当看你信呢!”
瞬间,表哥冲出来就把信纸抢走了。
这,就是秘密。但是,微信朋友圈里显然没有这种秘密。
那么,为什么要把朋友圈设置成“三天可见”呢?
有的人,是觉得过去发的东西现在看来有些不妥。毕竟,每一个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自身的认知能力在不断提高。按照他现在的眼光来看,过去发的一些东西可能有些幼稚、有些轻浮。现在,我各方面的素质都提高了,怎么能让别人看到过去那个不成熟的我呢?我还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大家吧。所以,今后再发朋友圈,不能随性了,应该有所斟酌,发一些精品的,最好是经典的,即便不能一鸣惊人,也能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吧。至少,不能随波逐流,发那些完全没有营养的东西,在圈子里成为过眼云烟,甚至惹人讨厌。那么,就从“三天可见”开始,我已经蜕变成一个新的自我了。
有的人,看到微信出了新功能,当然要试一试,这可是潮流啊。既然圈子里流行“三天可见”,那么,我不跟风,不就落伍了吗?谁还会把自己的过去全部暴露啊,点开翻一翻,一堆又一堆,那样太low了。认可新事物,接受新功能,是一个人与时俱进的最佳标签。只需简单动一下手,我就建立了一个新的人设——潮人。
有的人,是在装。装什么?清高,或者神秘。充分展示自己怎能彰显我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呢?要有所隐藏,才能撩动别人的好奇心。嘿,我越是不让别人看我,就有人越想看我。我无意中吊着某些人的胃口,岂不是自我感觉良好?一个人如果对所有人都很热情,看似亲民随和,也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资本。如果我装出一副高冷范儿,那一定有人认为我是有实力或者有价值的。要么,他是一个成功人士,不屑于让芸芸众生轻易介入他的圈子。要么,她就是自认为貌美如花,但只对看得上眼的人才开放。对一般的凡夫俗子,冷若冰霜是她的爱好。
还有的人,是不得已加了自己的领导,又不好意思直接屏蔽。有领导在暗中看着,发点东西怎么那么别扭呢?你不会只想发一些抱怨工作太苦太累的负能量吧,或者直接骂领导对你不好不公不客气。要是那样的话,那你还是写在日记里吧。分享,是褒义词。散布,是贬义词。在朋友圈里,你应该“分享”和“表达”,而不应该“散布”和“发泄”。
也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去,我们把生活写在日记本里,别人看了,我们会生气。现在,我们把生活发到朋友圈里,别人没看,我们会生气。
说到底,从日记本到朋友圈,是一个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你现在已经开放了,为什么还怕别人看?微信是一款社交软件,社交社交,你不在社会上展示自己,怎么和别人交往呢?朋友圈是一个微型社会,亲人、爱人、朋友、同事、领导、客户……各种角色都在里面。有秀恩爱、秀美食、秀美景的各种秀色可餐,有卖衣服、卖鞋、卖零食的各种大卖场,有晒文字、晒照片、晒视频的各种晒不完,还有招聘的、求职的、寻资源的、谈合作的……朋友圈没有在哪一领域做得足够专业,但是它的魅力就在于包罗万象,更难得的是在这个生态环境里,多数是认识的人,相比较陌生人占多数的真实社会,在朋友圈里陌生人是占少数的。退一步讲,即便是陌生人,也多少都有点儿交集,不然他怎么能闯进你的圈子?
所以,在注重互动的朋友圈里,主动展示和被动曝光是自带属性。如果你想蒙着面,那还在这里混什么?发过的图文,不仅是留给自己的回忆,也是别人了解你的窗口,更是人与人之间从陌生到点赞、从点赞到见面的通道。
你在朋友圈驻足,难免会有南来的北往的想了解了解你。那么,他第一反应就是先点开你的朋友圈,结果一看,你在三天之内空空如也,他也就匆匆而过了。也许,你就失去一个结交朋友的机会。缺失了朋友的朋友圈,那只是一个空空的框架而已。
如果你担心别人看到自己的黑历史,那就有点儿小题大做了。黑历史,能有多黑?既然你曾经在朋友圈里发出来,那肯定没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大胆让那些想了解你的人翻开你的过去,从昔日的足迹中感知你今天的形象,也许,你们还有相似的地方呢。
优衣库总裁柳井正在面试中最喜欢问以下几个问题:
你是哪里人?父母是做什么的?你曾经在哪里生活过?你童年做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柳井正认为从文化和价值观上理解一个人会更深刻。“曾经”、“童年”都是过去时,过去时就是历史,也就是说,从一个人的历史可以更全面了解这个人,因为历史是一个人最自然、最系统、最全面的沉淀。所以,你想深入社交圈,首先要展示自己。展示自己意味着你要提供自己的历史给别人。至于你个人历史中的幼稚或者错误行为,也没什么可遮遮掩掩的,让朋友见证你的成长、见证你的成熟,你才能真正走向成熟。人类现在用打火机取火,可钻木取火的历史并不丢人。相反,这段历史更能证明人类的进步和丰富。
有一次,一个十几年没见面的中学同学突然加了我的微信,紧接着就来了这么一句:你还是没变样啊。
他怎么知道我没变样?当然是翻看了我的朋友圈。瞬间我居然有一种欣慰。他翻了我的朋友圈,他想看看我现在的生活状况,说明我在他眼里多少还有点儿位置吧,总比直接无视我强吧。谁不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关注呢?哪怕只是一点点关注,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际意义。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当然也要翻看他的朋友圈,恰好他也是一个“开放”的人。彼此的曝光使我们在间隔十多年之后还能了解彼此,从而找到共同话题,进而重拾过去的友谊。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朋友圈里,都是朋友。朋友圈本是分享的园地,你却握着分享的工具学会了屏蔽,就好像拿着日记本在刷朋友圈,你是想露出来,还是想藏起来?既然进了这个圈子,就大大方方登上舞台,吟唱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舞动张扬个性的生活本色,管他台下观众是鼓掌还是起哄呢?如果摇摆不定,半遮半掩,那还不如回到自己的小屋去写日记,自我回忆,或者自我陶醉。
当然,还有一种人是谨小慎微,出于安全考虑,怕一些不法分子偷窥到个人信息,进而对自己采取不法行为。如果是这种情况,那就另当别论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心态软